觸摸歲月印記,傳承精神火炬——福建衛生職業技術學院夢飛天使志愿隊探訪羅源松山圍墾展示館紀實
近日,福建衛生職業技術學院夢飛天使志愿隊走進羅源松山圍墾展示館,在銹跡斑駁的歷史遺存中,聆聽一曲震撼人心的奮斗壯歌,探尋跨越時代的精神密碼。

步入展館,一組組實物展品無聲訴說著往昔崢嶸。銹跡斑斑的鋼釬棱角早已被歲月磨平,手柄處凹陷的握痕仍清晰可辨;磨損嚴重的鐵鍬刃口卷邊,木柄上深淺不一的裂紋記錄著無數次與礁石的較量。回溯上世紀七十年代,面對"八山一水一分田"的生存困局,羅源人民以"敢教日月換新天"的豪邁氣魄,僅憑畚箕、獨輪車等簡陋工具,開啟了氣吞山河的移山填海工程。三千余名建設者肩挑手扛,歷經無數日夜鏖戰,硬是將六座山頭削平、三處海灣填平,在閩東海岸線上筑起一座不朽豐碑。


泛黃的老照片里,凝固著太多令人動容的瞬間:寒冬臘月里,婦女們赤腳浸泡在刺骨海水中傳遞石料,凍紅的雙手攥緊每一塊基石;懸崖峭壁間,青年工人腰系安全繩懸空作業,身影與云霧融為一體;昏暗煤油燈下,技術員們眉頭緊鎖反復測算,泛黃圖紙上的墨跡浸透汗水。展館保留的原始海堤段,巖石表面深淺交錯的鑿痕,仿佛仍回蕩著開山劈石的鏗鏘號子,鐫刻著建設者們以血肉之軀挑戰自然的堅韌意志。


在"建設者名錄"展板前,志愿隊隊員們久久佇立。泛黃紙張上密密麻麻的姓名,大多標注著與他們相仿的青春年歲。那些陌生的名字背后,是無數年輕人將熱血融入山海的奉獻,是平凡人用執著書寫的不平凡傳奇。當夕陽余暉透過展館窗欞灑在名錄上,時光仿佛在此刻交匯,兩代青年跨越半個世紀的精神共鳴在此刻悄然生長。


走出展館,眼前新城區的高樓與老照片中的灘涂形成鮮明對比。隊員們深刻感悟到,圍墾精神不僅是戰天斗地的英雄氣概,更是代代相傳的奮斗基因。作為醫學生,這種堅韌不拔的意志與無私奉獻的情懷,與醫者仁心的職業精神一脈相承。未來,夢飛天使志愿隊將以圍墾精神為指引,把這份精神力量轉化為守護生命的實際行動,在健康宣教、社區義診等志愿服務中踐行醫學生誓言,讓跨越時空的奮斗精神在新時代醫療事業中煥發璀璨光芒。這場與歷史的對話,不僅是一次精神的洗禮,更點燃了青年醫學生傳承使命、接續奮斗的信念火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