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風拂羅源:"夢飛天使"勤廉館里的初心課6月25日的福州暑氣蒸騰,一支身著統一隊服的青年隊伍穿過羅源縣城的街巷,走進松山勤廉館的青瓦白墻。20名師生組成的"夢飛天使"志愿服務隊,正以一場沉浸式的主題實踐教育,叩響廉潔文化的歷史之門。

展館入口處,"清風潤初心 勤廉伴我行"的主題標語在陽光下熠熠生輝。志愿者們拾級而上,迎面是一幅巨型浮雕,刻畫著廉吏包拯擲硯拒金的典故。講解員抬手示意,指尖劃過石壁上"公生明,廉生威"的古訓:"廉潔文化如同這潺潺流水,從先秦諸子的典籍中流淌至今,滋養著中華民族的精神河床。"
首站"國之本在家"展區以徽派建筑為展陳背景,木格窗欞間陳列著明清時期的家訓手札。泛黃的宣紙上,朱柏廬"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的筆跡清晰可辨,旁邊玻璃展柜里,一本線裝《顏氏家訓》正翻開著"仕宦不可過二千石"的警言。志愿者們俯身細看,發現展柜下方還設置了互動屏幕,指尖輕點便能查閱歷代家規中的廉潔典故。

轉過回廊,"習語潤羅川"展區的多媒體裝置令人駐足。環形屏幕上,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黨風廉政建設的重要論述以沙畫形式動態呈現,"打鐵還需自身硬"的金句化作飛濺的鐵花,在光影交錯中凝聚成"全面從嚴治黨"的立體字樣。講解員介紹,這些內容特別結合了羅源縣近年來的廉政建設成果,屏幕右下角的電子地圖正實時更新著當地廉政教育基地的分布情況。
"八閩廉吏"展區的展陳設計別具匠心,以福建地形圖為底板,108位歷代清官的事跡卡片如繁星般鑲嵌其上。在"海瑞罷官"的場景復原區,一尊蠟像手持《平黎策》,案頭擺放著補丁摞補丁的官服復制品;旁邊的互動展臺上,志愿者們通過觸摸屏拼合"鄭板橋罷官"的連環畫,每拼對一塊,便會跳出一段相關的廉政詩句。有人注意到展柜里一方刻著"慎獨"二字的印章,講解員解釋這是清代福建巡撫徐宗干的隨身之物,石質印材上的包漿見證著歲月沉淀的廉潔信仰。

行至"情滿扶貧路"展區,場景突然從歷史時空切換到當代田野。泥墻草頂的村部模型里,燈光正照亮一份脫貧攻堅作戰圖,旁邊的電子相冊滾動播放著駐村干部與村民一同插秧、修路的照片。最引人注目的是一面"廉潔賬本"展示墻,泛黃的筆記本上記錄著某駐村書記三年間的每一筆公務開支。

活動最后,全體隊員在勤廉館前合影留念。講解員表示:"希望這次參觀能讓大家學習到廉潔精神,我們將以此為契機,在今后的實踐活動中繼續深化廉潔教育。"據悉,"夢飛天使"志愿服務隊還將繼續開展系列實踐活動,將學習成果轉化為實際行動,展現新時代青年的責任與擔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