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振興”“精準扶貧”等如今已經成為農村建設發展的關鍵詞,鄉村振興與發展也逐漸成為新的時代熱點。為助力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學校“心系百姓訴忠情,攜手共進譜華章”實踐團響應“返家鄉,深入實基層”的號召,于7月7日上午,來到忠縣磨子土家族鄉白河村開展鄉村振興調研活動,初步了解鄉村振興戰略在白河村的具體實施情況,加深青年學子對鄉村振興戰略的思想認識。
實踐團成員對白河村書記-楊萬里進行了簡單的采訪,楊書記向實踐團成員詳細講述了2022年上半年,在磨子土家族鄉舉行的招商引資集中簽約活動,他激動的說道“此次共有6個項目集中簽約,其中有兩項是在白河村開展,分別是投資500萬元的白河村松坤菌草食用菌種植項目和重慶安諾農業開發有限公司投資500萬元的白河村安諾農業食用菌種植項目。”楊萬里表示,此次招商引資是白河村發展的新機遇,他們將兌現優惠政策,做好跟蹤服務,以實招硬招為項目推進“保駕護航”,確保項目早日“開花結果”。
據實踐團成員采訪得知,白河村鄉政府將“精準扶貧”與“一村一品”結合起來,以村為基礎,充分發揮本地優勢,通過扶持“一村一品”發展,帶動當地農民脫貧致富。如今,本村貧困戶已全部脫貧,年收入近5萬,村民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經濟產業成果與村民共享的理念調動了村民的生產積極性,擴大了村民的收入來源,帶動了當地經濟的快速發展。
隨后,楊萬里帶領成員前往當地的培沃農場,向實踐團成員普及了菌菇生長條件的相關知識,據楊書記介紹了解到,菌菇生長不僅需要大量資金支持和良好的生活環境,同時也需要較高的培養技術和專業技術人才等方面的支持,才能大規模的生產出高品質的菌菇產品。
“今年茶樹菇和大球蓋菇產量極好,羊肚菌大多以存貨為主,產量不佳。”楊萬里的交談中了解到,種植羊肚菌比種植茶樹菇和大球蓋菇更難,需要投入大量的時間和精力。羊肚菌是一種低溫菌種,對溫度和濕度的要求都很高,想要提高羊肚菌的產量,就必須精細化管理。
之后,實踐團成員學以致用,利用自身專業優勢采取新穎的雙語直播方式,通過新媒體平臺面向廣大網友進行羊肚菌直播銷售。通過嘗試利用互聯網帶動農村特色產業經濟發展的方式,成員們深刻體驗到互聯網科技與當今社會經濟發展的緊密相連。
楊萬里還帶領實踐團成員前往羊肚菌大棚種植基地進行參觀。據相關負責人介紹,忠縣培沃家庭農場項目共流轉土地134.5畝,村民的主要收入依靠務工和效益分紅。據介紹了解到,當時在白河村進行農村土地流轉過程當中遇到了很多困難,受傳統觀念影響,農戶“惜轉”心理普遍,不愿意推進此項工作,村里的干部想民之所想,挨家挨戶的給村民們做思想工作,打消他們的心里顧慮。同時,村里不斷完善土地流轉的農民實施補貼,以解除村民的后顧之憂。如今,白河村已建立了健全規范有序的土地流轉機制,完善了土地流轉下的農村社會保障制度,突破傳統的局限,使白河村農民真正得到實惠,生活幸福指數得到了真正提高。
“鄉村振興”是全國人民都應積極參與的社會事業,作為新青年在實現鄉村振興的道路上,要運用所學,勇于實踐、腳踏實地、矢志不渝地為鄉村振興貢獻自己的力量,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揮灑青春的汗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