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推進我國“廁所革命”是推進城鄉文明建設的重要舉措,是一項重要的基礎性民生工程。隨著我國“十四五”規劃新政策及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問題等的提出,有關廁所革命問題的研究異軍突起,成為近幾年的研究熱點。
為貼合時政及研究熱點,探究廁所革命三大板塊(城市、農村及旅游區)的發展道路及發展現狀,實踐團隊分別前往南京市棲霞區仙林湖公園、江寧區牛首山文化風景旅游區、江寧區湯山街道青林社區開展調研,通過實地走訪各級部門及民眾,深入了解廁所革命的落實情況與實施效果,分析其對于城鄉文明建設起到的作用。
7月9日,調研團成員到達了棲霞區仙林湖公園,對其中“森林小屋”仙林湖智慧公廁進行考察學習。走進公廁,第一眼就見到了干凈整潔的洗手臺,爽朗干凈的鏡面,干凈整潔的環境讓人心情愉悅。右拐進入公廁,實踐團成員發現除了設有男女廁所外,還有專門的管理室供公廁保潔人員常駐,障礙人士專用廁所為殘障人士提供便利,以及存放衛生工具的工具室。
實踐團隊成員說明來意后對公廁保潔人員進行采訪,采訪了解到該公廁的建筑材料選用木質環保材料,嚴格按照二類公廁的維護制度進行維護,每天都有專門的保潔人員負責,實時進行衛生環境打掃,保證公廁干凈衛生的環境。同時保潔阿姨為實踐團成員著重介紹了公廁的信息化設施——兩處衛生配套設施分別設置了智能化的設備,配有后臺軟件系統,包括:人流量檢測、溫度濕度檢測、求助報警系統、評價系統等,實時數據采集分析并可以進行遠程管理。
除了采訪保潔人員,調研團還隨機采訪了幾位使用該公廁的游客。調研團成員了解到,大多數的游客都對這座公廁十分滿意,尤其是它的外觀和結構,酷似森林小屋的外觀、半開放的結構、自然的采光與通風讓許多游客都對這所智慧公廁贊不絕口。
圖為團隊成員與公廁保潔人員進行交流訪談。
仙林湖智慧公廁讓實踐團成員認識到城市發展的迅速,許多年前通槽式,不時散發異味的老式公廁早已被如今干凈明亮、充滿現代感的公廁代替。團隊成員也由此認識到了城市公廁革命的顯著成果。
7月10日,調研團成員前往南京牛首山文化旅游區開展實踐,.進入牛首山文化旅游風景區,走過一段曲折的路,就能見到被一片竹林圍繞的建筑——牛首捌廁之一的“竹吟” 。
通過對公廁負責人的采訪,實踐團成員了解到,牛首捌廁除基本功能之外還實現了科技化管理。墻上張貼了醒目的二維碼,游客可以利用手機對該公廁的衛生狀況進行評價反饋,讓游客對公廁的衛生與環境進行監督,同時還有這所公廁的“電子名片”,游客掃描二維碼不僅可以獲取該公廁的具體信息,還可以了解到該公廁所承載的文化底蘊,讓游客在使用公廁的同時得到文化的熏陶。
在實踐過程中,調研團成員采訪使用完該公廁的游客,該游客反映這所公廁外觀設計巧妙,公廁后的竹林給人幽靜的感覺,基礎設施完善,設有無障礙衛生間,考慮周到,內部衛生干凈整潔,沒有異味,而且公廁空間較大,能夠滿足游客需求,對該公廁給予了高度的評價。
圖為團隊成員采訪旅游區游客。
團隊成員經過此次實踐,對于旅游區公廁革命進行情況有了一個更深的了解,干凈整潔的“竹吟”與幾年前旅游區廁所臟亂差的現象形成鮮明對比,讓實踐團成員深刻的認識到了旅游區廁所革命的成效。
7月11日,調研團成員前往江寧區湯山街道青林社區開展實踐,小隊成員剛下車,車站附近一處美觀整潔的公廁就引入眼簾。廁所整體以簡潔設計為基調,同時紅色的莊重感與周邊的退伍軍人服務站建黨百年主題遙相呼應。
公廁管理員向實踐團成員介紹道“該公廁原址是一個豬圈,周邊是臭水塘,垃圾多、味道重,后來考慮到鄉村旅游,村民代表決定回填,就在這里建了個男女共用的公廁,旁邊就是停車場,極大地方便了走親訪友人群及游客”。除公廁管理員介紹以外,實踐團成員還注意到公廁門口張貼了醒目的公廁管理制度、服務公約和公廁消毒記錄,可見青林社區對公廁管理的重視。
在下午兩點時,調研團成員聯系到了當地衛生方面的負責管理人李主任,并與之對公廁衛生問題展開了交談采訪。通過與李主任的采訪,調研團成員了解到,青林社區現有十一座二類或三類公共廁所,基本覆蓋到社區的每一個村莊。同時社區對公廁的管理制度嚴格執行,始終保持公廁的干凈整潔。同時李主任也表示,青林社區將緊跟南京市的步伐,嚴格市內的改革精神,進一步推進公廁革命,為青林社區公共衛生環境做出貢獻。同時也對實踐團所發現和提出的問題表示感謝,并承諾積極整改。
圖為團隊成員采訪青林社區李主任。
7月12日,團隊成員進行交流,分享此次實踐活動感悟和心得體會。團隊成員更深刻地認識到廁所改革作為重要的基礎性民生工程,意義重大。團隊成員深入調研廁所革命的具體內容、發展現狀、民生意義及可改進空間,從實踐中總結經驗,以期讓“廁所革命”的實施更好地促進城鄉文明建設,為南京市公共衛生環境做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