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追尋紅色記憶,傳承紅色精神,湖南工商大學財政金融學院古木青提團隊赴湖南省邵陽市綏寧縣,以"賡續紅色血脈,重游紅色足跡"為主題,開展為期十一天的“三下鄉”暑期實踐活動。銜接紅色教育,汲取奮進力量。
沐浴著清晨的陽光,嶄新的一天拉開帷幕。 實踐團隊來到了綏寧縣革命烈士紀念園。紀念園位于山頂處,云霧繚繞,旭日微亮。園內青松、翠柏傲然挺立,生機盎然,一片莊嚴肅穆的景象。園內陳設著多座革命烈士的紀念雕塑,其中最令團隊成員印象深刻的是雞公坡戰斗中紅軍戰士的群體雕塑。紅軍戰士們用雙手堅定地將大旗高高舉過頭頂,旗幟上面的“中國工農紅軍”大字醒目而端莊。他們身處在山崗之地,或蹲或站或趴,手持槍支,身掛手雷,或沖鋒或潛伏或佇立,神情肅穆,目光如炬。紅軍戰士們前赴后繼,奮不顧身;出生入死,保家為國,只為勝利的曙光永遠照耀在華夏大地。來返的路途中,團隊成員遇到了許多和藹可親正在鍛煉的老人。他們將艱難歲月的痛苦、快樂娓娓道來,用自己的方式守護紅色文化,守護祖國家園。并殷切鼓勵團隊成員為祖國的建設而努力學習、工作。愛國之心,實為一國之命脈。
團隊成員正在前往烈士陵園 圖/ 李茜平
實踐團隊之后前往綏寧縣委黨史研究室。在縣委黨史研究室,團隊成員受到史志專家楊長余的招待與指引。“黨史既是共產黨人的精神財富,也是中華民族的力量源泉。綏寧人民在革命、建設和改革各個歷史時期所取得的一切勝利和成就,都是在中國共產黨及其綏寧地方組織的堅強領導下取得的”,史質專家楊長余聲情并茂地說道。其中以傅杰、劉光演、劉彥文、于益之、李子華為代表的綏寧共產黨人都表現出追求真理、勇于斗爭、敢于犧牲的英雄氣概,為民族的解放事業做出了巨大貢獻。天地英雄氣,千秋尚凜然。聽完革命先輩的英勇事跡,團隊成員的敬佩之情溢于言表。

綏寧縣史志專家楊長余贈與古木青提團隊成員有關綏寧黨史書籍 圖/李茜平
當日下午,實踐團隊來到竹舟江渡江舊址。竹舟江,位于綏寧西部,與會同縣交界,巫水從中穿境而過,是綏寧縣重要的商埠和貨物集散地。竹舟江段河面寬闊處達白余米,狹窄處四五十米,水深流急,不可徒涉,素有“小洪江”之稱。在當地村民的描述下,團隊成員了解到當年紅軍戰士為擺脫國民黨軍的圍堵追截,不怕犧牲、奮力渡江,并在當地百姓拆屋搭板架設浮橋的幫助下,順利強渡巫水的故事。如今的竹舟江,余霞散成綺,澄江靜如練。兩岸青山連綿起伏,一葉小舟任意飄蕩,人們生活幸福安定。團隊成員久久佇立在竹舟江岸邊,只見滔滔江水向天際奔流,橋頭兩岸車水馬龍。一片海宴河清,萬象生平的氣象。戰火的硝煙已經散去,但革命的歷史未敢忘懷,先輩的輝煌依舊永存。旌旗的顏色滲入泥土,鼓角的余音融進松濤;泥土保鮮著革命精神,松濤回蕩著民族魂魄。“哪有什么歲月靜好,只不過是有人替你負重前行。”團隊成員更加懂得到當下幸福生活的來之不易,深知更應把握當下,珍惜現在。學會感恩,懂得回報,敢于擔當。

紅軍戰士當年在綏寧縣竹舟江渡江舊址 圖/殷佳佳
接近尾聲,團隊成員以拍攝紅色文化領學人視頻的形式,再次回顧實踐中發生的點點滴滴,總結路途中的認知與收獲。領學人羅進同學談到,“無數的革命先輩為了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不惜獻出自己的生命,留下了寶貴的紅色財富。著眼當下,中國青年應自覺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為己任,以實際行動奏響對黨忠誠、報效祖國的時代強音。”時代在變,年輕的面孔也在變,但愛國和追求進步的目標永遠不變,紅色基因的底色永遠不變,始終奮進在時代前列的精神永遠不變。青年應當增強志氣、骨氣、底氣,與時代同向,與國家同行,與民族同在。

古木青提團隊成員的合影 圖/李茜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