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守百年匠人藝,真是赤誠向黨心
“要問淄博當地哪家清真食品賣的最好啊,那肯定是咱金嶺鎮的鼎輝他家了,我們總從他家訂小吃嘞。他門家開的時間有年頭了,里面的醬牛肉、醬牛筋、牛肉干啊我們這的大人、老人、小孩都愛吃,還能免費送貨上門吶!你們要想嘗嘗啊可以去那里看看。”一位接受采訪的老人笑著說道。道謝后小隊跟隨高德地圖的路線導航來到了目的地,與鎮上白墻黑瓦的居民平房不同,屹立在面前的是一幢氣派的公司大樓,正門牌上赫然寫著“淄博鼎輝清真食品有限公司”幾個大字。
推開大門,映入眼簾的是明亮整潔的大廳,正對大門的墻壁上裝飾有壁畫與圖文,敘寫著金嶺、回族與鼎輝之間的故事。而大廳右側連通著一家小門店,名為 “丁家鋪子”,店鋪店面不大,貨架上擺滿了各式各樣清真即食小吃,醬牛肉、醬牛筋、醬百葉、牛肉丸子、牛肉干,包裝精美琳瑯滿目種類繁多,冰柜中還有生鮮牛羊肉卷等凍品。站在結賬臺里的是一位身著回族特色民族服飾的奶奶,奶奶身后的墻面上掛滿了企業榮譽獎項。表明我們的來意后,奶奶爽快地接受了小隊的采訪。
“你們大學生能來這里啊,我是打心里高興。也不求什么做宣傳打廣告,你們能來這做調研也說明了你們對咱的肯定,咱也得好好配合!”奶奶笑著攙著我們來到大廳開始采訪。首先奶奶和我們介紹了回族移遷山東的歷史,由此我們也得知金嶺回族鎮的來源:宋代重視海運,商貿有一定發展,魯西存在不少穆斯林,形成了一定聚居區。回族大規模來到山東是蒙元時期。蒙古人統一漠北后,向西征伐,滅國四十,在中亞、西亞俘虜了大批回回工匠隨軍前行,同時擄掠了大批回回青壯年組成親軍、探馬赤軍(蒙古語,意思是先鋒)補充軍隊。公元1234年,蒙古大軍滅亡宋朝,建立大元,回人由此來到中原,而金嶺鎮的回族就是蒙元時期遷移來的。隨后奶奶感嘆道他們這個鋪子已經有一百多年的歷史了,從她的祖輩開始丁家就在金嶺以販賣牛羊肉制品為生,傳至奶奶兒子一代丁家鋪子也在不斷的改進與傳承中走過了百余年。當談及為何丁家鋪子能夠代代相傳經久不衰時,奶奶提到的最核心的觀點便是“堅守品質,與時俱進。”“在我爸爸那輩,牛肉都還是用白水煮的,到我輩就開始研究醬鹵牛肉了,時代在變,人的口味也在變嘛!”“至于能發展到今天這樣,主要還是我們一直堅持做細做精,用最新鮮的肉,用最好吃的配方,讓大家吃得好吃,吃地放心。”當說到這里時,奶奶的眼中滿是驕傲。
根據奶奶的采訪內容我們了解到丁家鋪子在十幾年前只是個普通門市店鋪,隨著生意越做越大,兒子在2009年創辦公司,由于其名為丁輝,因此公司就取名為鼎輝。至今公司已注冊商標辦了加工廠并有了自己的品牌,成為金嶺甚至淄博的地標企業。奶奶還表示丁家鋪子的商品從不在線上出售,只支持訂貨送貨與線下購買的出售方式,為的就是保護品牌形象,堅守“把清真食品做精做好“的匠人本心,把這份手藝代代傳承下去。
在交談過程中,除了談及丁家鋪子的發展,奶奶無時無刻不透露出對共產黨的感恩之情,“總的來說就是共產黨好!”是奶奶說的最多的一句話,更是老一輩人的肺腑之言。根據奶奶所說,公司大樓所在地原先是平房,是政府資助才蓋起大樓,還為他們這些商戶提供優惠貸款服務,助力金嶺本地的生意做大做強。除此以外金嶺當地政府還為百姓免費發放大量生活用品,來提高居民的生活質量。說到這里時,奶奶的瞇曉眼中放出了光芒。無論是在物質生活匱乏的幾十年前,或是在實現全面小康奔向共同富裕的今天,中國共產黨始終代表著廣大民的利益,為人民謀福祉,為百姓謀幸福,也正是因為有了黨的帶領,金嶺鎮的清真特色食品產業才能獨樹一幟蒸蒸日上。
小隊告別時,奶奶熱情地送給大家許多牛肉干,即使成員再三婉拒,奶奶也執意要小隊收下。再次回想起這一畫面時,我們才明白一門技藝能夠流傳百年,憑借的不僅是獨到純熟的匠藝,更是樸實無華,堅守在歲月長河中不變的匠心。
清真食品是少數民族人民智慧與文化的結晶,金嶺鎮越來越多的清真美食在政府的助力與時代的紅利下跨越手工生產與地方小規模交易的壁壘,在傳承與發展中逐漸走向工業規模化生產,以食品經濟的崛起帶動地方發展,反哺養育人們的這片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