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珠繡曾是女子指尖的浪漫,一針一線里都是對生活的期許。在新年伊始的1月7日至1月9日,閩江學院“珠華流彩·繡藝傳承”—電商賦能廈門珠繡非遺傳承實踐隊奔赴廈門鼓浪嶼,開啟一段鐫刻著文化印記的旅程,只為將隱匿于歲月深處的珠繡文化,重新帶入大眾視野。街頭遞夢:傳單開啟珠繡初印象1月7日,夕陽的余暉溫柔地灑在鼓浪嶼的石板路上,暈出一片金黃。實踐隊的身影出現在街頭巷尾,懷揣著傳播珠繡文化的熱望,他們手中的傳單宛如一把把開啟古老技藝大門的鑰匙。這些傳單設計獨具匠心,紙質泛著淡淡的啞光,邊緣裁切得整整齊齊,正面印著的珠繡圖案,仿若被賦予了生命。隊員們步伐輕盈,眼神里透著誠摯,將傳單遞向每一個路人。宣傳冊內頁排版精巧,文字解說簡潔而靈動,從珠繡在閩南民俗里最初的身影,到傳統婚服上寓意吉祥的珠繡裝飾,都娓娓道來。
工坊織夢:大師領路觸摸珠繡真章當次日的曙光穿透薄霧,實踐隊踏入了珠繡文化藝術大師的工作室,宛如掉進了一個珠光寶氣的夢幻之境。工作室的墻壁上,大幅的珠繡掛畫氣勢恢宏,一幅描繪著滕王閣盛景的作品,飛檐斗拱、雕梁畫棟,皆用大小不一的珠子精準還原,陽光透窗而入,折射出璀璨光芒,晃得人睜不開眼。工作室老師手里的繡針像是有魔力一般,只見他拈起一顆米粒般大小的琉璃珠,輕穿入針,手腕微微一抖,針便精準落入繡布,再輕輕一提,一個精致的鎖邊針法就完成了。隊員們圍在四周認真的學習,他們學著大師的樣子,從一開始的略顯笨拙到后面得心應手,終于,一幅珠繡初現雛形,粉黃珠子繡成的花瓣嬌俏可愛,雖不完美,卻透著質樸的生機。
問卷探夢:街頭問詢集思珠繡前路1月9日,海風裹挾著咸濕的氣息,輕拂鼓浪嶼的每一寸角落。實踐隊帶著精心設計的調查問卷,開啟新一輪的探尋。問卷的問題分量十足,從大眾對珠繡的了解程度,到對珠繡可以走進大眾視野的期待,層層深入。一位妝容精致的職場女性接過問卷,她思索片刻后認真作答,還跟隊員分享她對珠繡做成時尚配飾的暢想,覺得若是搭配簡約的職業裝,定能成為吸睛亮點。
座談逐夢:傳承人口中聆聽珠繡新程午后時分,珠繡傳承人的座談會拉開帷幕。會場布置得溫馨而質樸,木質桌椅散發著淡淡的清香。傳承人和實踐隊員們圍坐在桌前,臉上刻著歲月的痕跡,眼神卻明亮熾熱。她緩緩開口,說起往昔歲月里,鄰里姑娘們圍坐一堂,在昏黃燈光下繡珠的場景,笑聲、針線穿梭聲仿佛還在耳邊回蕩。又談及當下,原料成本攀升、傳承人手不足等難題,眉頭緊鎖,滿是憂慮。隊員們聆聽的同時也在心底暗暗謀劃,如何利用電商平臺為珠繡打開銷路,怎樣設計更有趣味的體驗課程吸引年輕人,要用何種創意營銷讓珠繡再次成為街頭巷尾熱議的話題。
在這三天里,鼓浪嶼的每一塊磚石、每一陣海風,都見證了這份對珠繡非遺傳承的赤誠心意。珠繡,這一承載著閩南往昔風華與匠人心血的技藝,不應被歲月塵封,它值得在新時代的舞臺上大放異彩。實踐隊深知,每一次遞出的傳單、每一回穿針引線的嘗試、每一份認真填寫的問卷、每一場真誠交流的座談,都是在為珠繡文化編織一張傳播之網,讓更多人感知它的魅力,參與它的傳承,讓這份指尖上的藝術瑰寶跨越時間的鴻溝,融入當下生活的脈絡,在未來歲月里,持續綻放獨屬于它的璀璨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