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7日,山東大學法學院“以法之名,共護國安”——國家安全法治教育專題調研實踐團一行在指導老師董雪梅教授的帶領之下,前往山東省青島市即墨區烈士陵園參觀學習,向長眠于此的先烈們深切悼念,積累國家安全法治教育素材,切實踐行山大學子的時代使命。
在參觀過程中,團隊成員在工作人員的指引下瞻仰了館內陳列的烈士事跡。在東西兩個展廳內,展列著32名著名烈士的英雄事跡圖片、文字介紹、烈士遺物等。其中,有參加中國左聯作家聯盟青島小組,創辦過《汽笛》文藝刊物,“七.七”事變后投筆從戎,參加抗日武裝組織的周浩然烈士;有1951年在朝鮮板門店開城中立區執行警衛任務時犧牲,被中國人民志愿軍授予“和平戰士”稱號的姚慶祥烈士;有五次冒著生命危險搶救戰友,被中央軍委授予“愛兵模范”稱號,多次受到領導人親切接見的王裕昌烈士等等。先烈們為國家獨立、民族解放而拋頭顱、灑熱血的感人事跡,令團隊成員們動容不已。
在紀念堂前的大型悼念廣場,矗立著黑色大理石鐫砌的革命烈士紀念墻,墻體中心是用漢白玉砌嵌的革命烈士英名錄,上面鐫刻著各個革命歷史時期犧牲的2254名烈士的名字。廣場西側,則是大型無名烈士墓,墓內集中安葬著1304名無名烈士忠骨。無名烈士墓底座用“嶗山紅”花崗巖砌成,它象征著烈士的鮮血染紅即墨大地,也染紅了一片片引領著中華民族不斷前進的紅旗。團隊成員在紀念碑和烈士墓前默哀,天地英雄氣,千秋尚凜然,激烈著一代代中華兒女不畏艱險,砥礪前行。
“一個民族不能沒有英雄,一個國家不能沒有先鋒”。在享受當前優渥的物質生活條件和安定的社會環境之時,不應當忘記幸福的今天是烈士們用生命換來的,自當永葆清醒,警鐘長鳴。在中華民族幾千年綿延發展的歷史長河中,愛國主義始終是激昂的主旋律,始終是激勵各族人民自強不息的強大力量。山東大學秉持“為天下儲人才,為國家圖富強”的辦學宗旨,與國同行,為國育賢。在世界一流高校建設的征程中,扎實推進愛國主義教育,以“融匯愛國情、砥礪強國志、躬身報國行”作為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目標。青年是國家和民族的未來,也是維護國家長治久安的新生力量。山東大學法學院青年學子懷著對保衛國家安全、推進法治建設的熱忱,山東大學法學院赴九地市國家安全法治教育專題調研實踐團將在學校的支持下和老師的指導下,面向社會各界,宣講總體國家安全觀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安全法》,提升廣大人民群眾的國家安全意識和法治觀念,并在實地走訪中向在維護國家安全事業一線的工作者們進行交流學習,展現山大學子風采,為新時代國家安全工作和法治建設貢獻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