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徐臻 張孫悅)數字鄉村建設是鄉村振興的戰略方向,也是推進數字中國建設的重要內容,《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中明確要求:“加快農村地區寬帶網絡和第四代移動通信網絡覆蓋步伐,開發適應‘三農’特點的信息技術、產品、應用和服務,推動遠程醫療、遠程教育等應用普及,彌合城鄉數字鴻溝。”在此背景下,互聯網發展在為鄉村振興賦能的同時也悄然改變了那里的生活方式與思維觀念。8月23日,來自南京財經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江蘇社會實踐小分隊”走進了位于浙江省杭州市淳安縣威坪鎮北部的村莊,從互聯網普及現狀、性別角色觀念轉變、女性參與度提升、教育與就業影響、家庭觀念變化等角度入手,實地考察互聯網在鄉村振興過程中對當地村民性別觀念的影響。
實地調研:女性參與程度提升,傳統結構變化 互聯網作為連接世界、實現自我價值的橋梁,為鄉村女性提供了豐富的信息、在線教育和創業資源。“現在手機(直播)賣東西很方便,比過去挑到鎮子上賣方便多了。”村民徐芳生介紹到。五年前她從務工的城市回到村中,成為茶合村最早一批通過互聯網進行農產品銷售的農戶之一,目前經營著一片獼猴桃園,每年豐收時節每月能通過線上銷售獲得兩至三千元利潤。像她這樣依托互聯網發展經營起自己的電商賬號的女性在當地不在少數,女性在電商、旅游、銷售等領域的活躍顯著提升了其經濟地位與社會參與度,家庭收入由單渠道向雙渠道轉變,與此同時,團隊成員通過采訪了解到,現在茶合村不少家庭男性女性在家務工作中花費的時間基本相同,呈現一種平等的合作模式而非女性主導家務,很大程度上改變了傳統的“男主外女主內”、男耕女織模式。
圖為團隊成員進行采訪調查 徐臻 攝
圖為團隊成員進行采訪調查 徐臻 攝
實踐思考:教育就業機會增長,性別觀念過渡 性別角色觀念引起人們重視的實證依據在于,其對于女性的教育、職業發展以及家庭婚姻幸福感等有很強的預測作用,反之我們也能通過觀測這些因素反推性別角色觀念的變化。目前茶合村有工作能力的適齡女性就業率達到73%,絕大多數人能基本或部分實現經濟獨立,獲得教育、參與就業的途徑由單一的線下向線下線上雙通道擴展。便捷的融媒體技術深刻改變了大眾的傳統性別觀念和角色刻板印象,就業參與、職業發展的正向發展帶來了農村女性話語權與主體意識的提升,為農村女性提供了更多平等參與社會對話的渠道,使其可以通過社交媒體分享經驗知識、表達個人觀點、展現個人技能,社交媒體的興起更為鄉村女性提供了一個表達自我、分享經驗、構建社群的平臺,促進了性別平等觀念的傳播與深化。
圖為團隊成員進行問卷調查 張孫悅 攝
通過本次“三下鄉”實踐活動,團隊成員對互聯網發展下農村地區性別觀念的變遷有了大致認知。總體而言數字化轉型背景下的互聯網使用正以前所未有的力量推動青年性別觀念的變遷,互聯網在為農村居民提供就業、教育、個人發展機遇的同時,對于女性性別觀念的影響程度總體也大于農村男性。通過提升青年女性的經濟地位、拓寬信息渠道和促進性別角色意識的覺醒,互聯網正在為當代青年女性賦權,推動社會性別觀念的現代化。在數字技術的賦能下,未來的社會將更加平等、包容和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