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前言
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城鄉差距逐漸成為制約國家整體進步的重要因素。為了解決這一問題,黨中央國務院于2017年提出了鄉村振興戰略,旨在通過一系列政策措施促進農村經濟、社會、文化的全面發展。作為大學生志愿者,我有幸參與了一次以“化身科技專員助鄉村振興”為主題的社會實踐活動,深入九女集鎮馬廟村進行為期一個月的調研和服務工作。此次經歷不僅讓我對農村現狀有了更直觀的認識,也激發了我對如何更好地推動鄉村振興的思考。
二、活動背景
馬廟村位于中國中部的一個小縣城,總面積約10平方公里,共有居民300戶左右。由于地處偏遠,交通不便,加之傳統農業生產方式落后,經濟發展相對滯后,村民收入普遍偏低。近年來,雖然當地政府已經采取了一些措施來改善當地的生產和生活環境,但仍存在諸多亟待解決的問題。
三、活動目的
本次社會實踐的主要目的是:
1.調研馬廟村的基本情況,包括人口結構、經濟狀況、教育醫療水平等;
2.探索適合當地發展的產業模式,為鄉村振興提供可行建議;
3.開展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增強村民的文化自信和幸福感;
4.建立鄉村振興驛站,為后續持續支持打下基礎。
四、活動內容
(一)調研走訪
我們分成幾個小組,分別負責經濟、教育、衛生等不同領域的調研。通過問卷調查、入戶訪談等形式,詳細了解了村民的實際需求和面臨的困難。例如,在經濟方面,多數家庭仍以傳統農業為主,缺乏高附加值的產業支撐;在教育方面,村內唯一的小學師資力量薄弱,學生輟學率較高;在醫療衛生方面,村衛生室設施簡陋,無法滿足村民的基本醫療需求。
(二)產業幫扶
根據調研結果,我們與村委會協商,共同制定了幾項產業幫扶計劃。其中包括引進適合當地氣候條件的特色作物種植項目,如中藥材、茶葉等;開展電子商務培訓,幫助村民掌握網絡營銷技巧,拓寬農產品銷售渠道;協助建立合作社,提高農戶組織化程度,增強市場競爭力。
(三)文化活動
為了豐富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我們組織了一系列文化活動,如文藝演出、書畫展覽、體育比賽等。特別是在端午節期間,我們與村民一起包粽子、賽龍舟,加深了彼此之間的感情。此外,我們還邀請了專業老師為孩子們開設了美術、音樂興趣班,讓他們有機會接觸更多元的藝術形式。
(四)建立聯系
為了確保此次活動的長期效果,我們與村委會簽訂了合作協議,明確了雙方的權利義務。同時,我們還建立了微信群,方便日后溝通交流。通過這些措施,我們希望能夠建立起一個長效的服務平臺,為馬廟村的持續發展提供支持。
五、活動成果
經過一個月的努力,我們取得了以下幾方面的成果:
1.完成了詳盡的調研報告,為當地政府制定更加精準的扶持政策提供了依據;
2.成功引進了多個具有發展潛力的產業項目,預計能夠顯著提升村民的收入水平;
3.通過舉辦各類文化活動,增強了村民的文化自信,促進了鄰里和睦;
4.建立了與馬廟村的長期合作關系,為未來的持續支持奠定了基礎。
六、思考與建議
雖然我們在馬廟村的實踐中取得了一些成績,但也暴露出了一些問題,如項目實施過程中協調難度大、部分村民參與積極性不高、后續跟蹤服務不夠及時等。對此,我有以下幾點建議:
1.加強頂層設計,形成合力。鄉村振興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政府、企業、社會組織和個人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
2.注重人才培養,激發內生動力。應加大對農村教育的投入,培養一批懂技術、善經營的新時代農民。
3.創新金融服務,破解融資難題。鼓勵金融機構開發適合農村特點的金融產品,降低農戶貸款門檻。
4.強化科技支撐,提升產業水平。推廣應用先進適用的農業科技成果,提高農業生產效率。
七、結語
通過這次社會實踐,我深刻認識到鄉村振興的重要性以及實現這一目標所面臨的挑戰。作為新時代的青年,我們應當積極投身到這項偉大的事業中去,用實際行動為建設美麗中國貢獻青春力量。希望未來能有更多的機會參與到類似的活動中,不斷積累經驗,提升能力,為鄉村振興做出更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