爬坡過“坎”促共富,黨建引領開新篇匯聚青春力量,賦能鄉村發展。7月15日至17日,浙江工業大學機械工程學院“科技引領,鄉振未來”深藍暑期社會實踐隊前往余姚市,“開展兩進兩回繪宏圖,未來鄉村看‘浙’里”暑期社會實踐活動。
浙江余姚市梁弄鎮橫坎頭村,曾經是浙東抗日根據地的中心。群山環繞、風景優美,但可用與耕種的土地卻不多。面對不盡人意的自然條件,橫坎頭村傳承紅色基因,調整農業產業結構,發展紅色旅游,在村委和村民們的努力下,日子越過越紅火。
紅峰共富,黨建引領地區新發展實踐隊走進梁弄鎮橫坎頭未來鄉村片區,乘坐共富小火車,感受村莊間紅色紐帶連點成線的產業規劃布局,體會"紅峰共富"機制創新的魅力,學習紅色文脈全面小康樣板示范村莊的寶貴經驗。實踐隊了解到,橫坎頭村結合自身實際,發揮地區優勢,在未來鄉村建設體系中帶動周邊革命老區,形成鄉村聯結產業新形態,創建美麗富裕的紅色鄉村。從一村富裕到引領共富,橫坎頭村生動詮釋了“鄉村治理聚是一團火”的內涵。一幅共融共富的鄉村新圖景徐徐展開。

實踐隊員實地調研橫坎頭未來鄉村片區紅芯綠葉,科技開創共富新業態 如果說村村結對是橫坎頭村在黨建引領下抱團發展的有力舉措,那么村企合作則是橫坎頭另一個創新引擎。橫坎頭村黨委與寧波江豐電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黨委開展黨建聯建,堅持紅色黨建帶領綠色發展,以黨建為紐帶,立足村莊資源與企業現代化農業設施優勢聯手打造“紅芯”現代農業項目。
實踐隊來到“紅芯”植物工廠,在負責人的帶領下,參觀展廳與種植基地,了解黨建引領下“紅芯綠業,金色共富”的發展模式,進入無土栽培基地近距離接觸前沿農業科技。切實感受到“企業+股份經濟合作社”和現代化數字農業工廠在黨建聯結中煥發的生機與活力,不斷推動農文旅融合、多業態布局,做大綠色產業,共同實現金色收獲。打破傳統“輸血式”村企結對方式,通過項目共建帶動全面深度合作,實現“同創業、共成功”,讓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助推村級集體經濟不斷實現高質量發展。

參觀紅芯植物工廠特色果園,農旅融合田地新面貌為學習當地農業推陳出新、盈利怎收之路,實踐隊走進橫坎頭村果鄉園和梁弄百果園,聆聽果鄉園農場主何達峰先生分享果鄉園從拋荒變為現代果園的故事,學習了當地果樹嫁接、作物套作的先進技術以及軌道運輸、自動灌溉等現代農業技術,了解采摘式果園通過文旅融合獲得的巨大收益。
在談到勞動力逐年減少的情況時,何先生說“如果能有機器代替人采收就好了!”這句感嘆讓隊員深刻感受到機械換人的重要性,明白機械助農機械強農的時代意義。習總書記曾在給當地的回信中說“利用綠色資源,壯大特色農業”。特色果園已經在這一道路上邁出了第一步,相信未來在新技術的支持下,農旅融合的特色農業一定可以越走越遠。

實踐隊走進特色農產果園 村與村抱團、村與企結對……黨建聯建如同一條條紅色紐帶,將相關基層黨組織串在一起,成為黨建引領先富帶后富、區域共同富的“關鍵一招”。民居白墻黛瓦、錯落有致,村內人頭攢動、游人如織。紅色引領、黨建聯建并駕齊驅,橫坎頭村探索出了一條革命老區共富共美之路,為鄉村善治提供了可復制可推廣的“黨建聯建”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