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厚植中小學生愛國主義精神,強化團隊協作能力,培塑無私奉獻品德。7月11日,皖江工學院“敦行講堂”—推普尋找紅色記憶實踐團隊赴淮北市濉溪縣韓村鎮祁集中心學校及韓村建元小學,運用專業知識進行主題教育與普法宣講。利用視頻講解形式,將普法短片直觀地剖在學生視野,最后借助中國非遺傳承文化漆扇,學生在體驗傳統文化的魅力的同時,加深對小課堂內容的了解。實踐團成員第二站來到韓村建元小學,借助愛國主義故事宣講、手勢舞拍攝及未成年保護知識競賽,順利進行愛心支教活動。實踐團成員希望通過互動和娛樂的方式,將愛國主義精神深深植根于學生心中。最后,實踐團以黑板報的繪制作為此次活動的收尾。實踐團與建元小學的孩子們共同創作了一期主題為“向陽而生,拒絕欺凌”的黑板報。在創作過程中,志愿者們與孩子們親切交流,傾聽他們的心聲,引導他們用畫筆表達對和諧校園的向往。
實踐團成員精心準備愛國主義故事《小兵張嘎》PPT內容,希望通過英雄人物分享會,巧妙地將紅色基因注入孩子們的心田,讓革命精神在新時代少年兒童中煥發出新的光彩。除此之外,實踐團成員們還分享了劉伯承元帥的感人故事,用生動的語言和豐富的圖片資料,向中學生們介紹了國旗、國歌、國徽、黨旗、黨徽、團徽的由來和意義。中學生們紛紛表示,在今后的學習生活中,將會把學到的知識內化于心、外化于行。
圖為中學生們認真聽實踐團成員講解紅色故事《小兵張嘎》。 趙溆珺 供圖
實踐團成員第二站來到韓村建元小學,借助愛國主義故事宣講、手勢舞拍攝及未成年保護知識競賽,順利進行愛心支教活動。實踐團成員希望通過互動和娛樂的方式,將愛國主義精神深深植根于學生心中。實踐團成員依據未成年人保護法法律條規,根據實際教學情況及專業知識設置趣味問答,將法條和案例相結合,通過“以案說法”的形式,在一個個題目中讓學生感受到生活中法律無處不在,深入淺出地增強學生們的法治意識。實踐團成員為積極回答問題的孩子們贈送了《紅樓夢》、《昆蟲記》等經典名著。另外,實踐團為學校捐贈圖書120余本,供學生在課余時間閱讀。
圖為孩子們踴躍參與趣味問答。 趙溆珺 供圖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長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擔當,國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為增強學生的愛國情懷和民族自豪感,使同學們的愛國熱情高漲,實踐團成員帶領學生們一起學習手勢舞《我和我的祖國》,向學生們展示了預先編排的手勢舞,并解釋了每個手勢背后的實際含義。隨后,學生們分成小組,在實踐團成員的指導下學習手勢舞。在實踐團成員的帶領下,學生們認真學習、演練,并在鏡頭前自信地展示了自己的學習成果。
圖為實踐團成員正在進行手勢舞教學。 趙溆珺 供圖
進一步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權益,促進未成年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健康成長,實踐團在進祁集中心學校,在趙校長和老師們的支持和幫助下,成功開展一系列志愿服務活動。實踐團成員充分準備,想學生所想,利用視頻講解形式,將普法短片直觀地剖在學生視野,借助中國非遺傳承文化漆扇,學生在體驗傳統文化的魅力的同時,加深對小課堂內容的了解。“此次普法教育小課堂不僅讓學生增強了自我保護意識,而且領略到了中華文化的魅力。最后大家帶著自己親手制作的漆扇,一起合影留念,完成了此次活動。
圖為實踐團隊與祁集中心學校活動結束合影。趙溆珺 供圖
皖江工學院“敦行講堂”—推普尋找紅色記憶實踐團隊的“三下鄉”活動,是一次心靈的觸碰,是一次精神的洗禮。在這片充滿紅色記憶的土地上,團隊成員豐富實踐形式,用青春的行動踐行責任。這是一次激勵當代大學生勇于承擔社會責任的生動課堂。“愛國主義教育校園行”實踐活動的開展,引領著實踐團成員們繼承和發揚黨的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讓紅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傳承。(通訊員 喬曼 劉思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