瓊劇,作為海南島獨特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承載著豐富的歷史文化底蘊和民族情感,是海南人民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海南省政府及文化部門制定了一系列政策與規劃,旨在通過系統性的扶持措施,促進瓊劇藝術的傳承與創新。同時,海南省積極組織瓊劇展演與交流活動,這些活動不僅限于城市舞臺,更深入到鄉村、少數民族地區。在此背景下,西安外國語大學“古音繞梁,瓊韻流傳”非遺文化宣傳實踐團隊于2024年暑假在海南省海口市開展了為期兩天的實踐活動。此次活動旨在通過實地考察與調研,深入了解海南瓊劇的發展現狀及其文化價值,為海南瓊劇的保護與發揚貢獻青年力量。
第一幕 序幕
8月5日上午團隊成員前往海南省博物館瓊劇展覽館中進行拍攝與學習。步入瓊劇展覽區,成員們被那種濃厚的藝術氛圍所包圍。無論是精致的戲服、華麗的頭飾,還是各式各樣的樂器和道具,都仿佛在訴說著瓊劇背后的故事。這些實物展品不僅展示了瓊劇的藝術特色,更讓觀眾能夠直觀地感受到瓊劇在歷史長河中的變遷與發展。
展覽中的多媒體展示和活態展演更是將瓊劇的魅力發揮到了極致。通過投影、音響等現代科技手段,瓊劇的經典劇目片段被生動地呈現在觀眾面前,讓人仿佛置身于劇場之中,與演員們共同經歷那些悲歡離合、愛恨情仇的故事。而活態展演則讓觀眾有機會親眼看到瓊劇演員們的精湛表演,感受他們通過唱腔、身段、表情等方式所傳達的情感與意境。


圖 1為團隊成員賞析瓊劇劇目 文蘇慧攝

圖 2為早期瓊劇《青梅記》劇照 文蘇慧攝
第二幕 壓軸大戲
8月6日下午,“古音繞梁,瓊韻流傳”實踐團隊3名成員根據海南省瓊劇院公眾號發出的“8月下鄉演出排期表”前往海口市美蘭區龍文坊東關外廟觀看海南省瓊劇院三團的演出。在演出候場期間,團隊成員采訪了瓊劇院三團的一名著名瓊劇演員王琴老師。
在采訪中,王琴老師以其滿腔熱情,娓娓道來她的學藝歷程。彼時,通訊媒體設備尚不發達,王琴老師在瓊劇下鄉演出的現場,被瓊劇表演的深邃魅力所俘獲,從而激發了她對瓊劇的濃厚興趣與熱愛。這一經歷,宛如一曲悠揚的瓊劇,在她心中久久回蕩,成為她藝術生涯的起點。隨著海南省日益重視本土文化,并在政策層面提供助力,王老師堅定了其在瓊劇藝術傳承道路上的步伐。在海南省瓊劇團的大力支持下,王老師成功創立了個人工作室,致力于瓊劇的傳播與發展。為了讓更多的海南學生了解瓊劇,喚起大家對優秀傳統文化的熱情,王琴老師帶領自己的團隊發起了“瓊劇進校園”活動,將瓊劇引入學生的日常生活中。作為海南人民代代相傳的最珍貴文化瑰寶,王琴老師認為,瓊劇演員在演繹任何角色時,都應傾注全部熱情。只有當演員將自己與角色合二為一,才能感動觀眾,進而塑造出演員個人獨特的風格和魅力。
圖3為海南省瓊劇三團演員們后臺準備。 文蘇慧攝

圖4為團隊成員在演出現場合照。 文蘇慧攝

圖5為社區周圍居民觀看演出。 文蘇慧攝
傳承與創新并重——讓瓊劇煥發新光彩
為期兩天的實踐活動圓滿結束,但團隊成員對瓊劇的探索與思考并未止步。她們深知,瓊劇作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其傳承與發展任重而道遠。未來,實踐團隊將繼續深入挖掘瓊劇的文化內涵,積極尋找其與現代社會的契合點,努力推動瓊劇的傳承與創新,讓這一傳統藝術在新時代煥發出更加絢麗的光彩。
此次探尋海南瓊劇的實踐活動,不僅讓團隊成員親身體驗到了瓊劇的藝術魅力,更增強了她們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認同感和自豪感。她們相信,通過青年一代的不懈努力,瓊劇這一璀璨的文化瑰寶定能在新的時代背景下綻放出更加迷人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