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不在高,有仙則靈,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武隆區大洞河鄉趙云山原名為大梁子山,云卷云舒,涼爽宜人,植被茂密,植物種類繁多。依托美麗的景色和自然條件,為幸福村生態旅游業奠定了良好的發展基礎。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是習近平總書記統籌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作出的重要論斷,為深入貫徹宣傳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學習黨的二十大精神,進一步了解趙云山生態旅游業的發展,講好幸福村趙云山產業振興故事,淬煉·國際商學院“幸福家”美麗中國實踐團成員于7月7日深入趙云山,挖掘趙云山故事,同趙云山生態園園主陳建國進行了深入的交流。
退伍不褪色 扎根建家鄉
“我是一個退伍軍人,之前應征入伍,退役回來,看著大梁子這么一大片山頭,是有發展之道的,我就出來搞一下生態旅游發展,試著帶動村里經濟。”陳建國說道,自己先花錢修了到趙云山的公路,公路的通達,讓更多人都看到了趙云山的發展前景。但趙云山前期開發困難重重,每一個關卡都需要陳建國自己一而再,再而三的摸索和斟酌。每天扎根在山頭,研究其發展之道。陳建國說到“我也不怕困難,經常創新,通過嫁接、培育、實地種植和觀察、不斷嘗試,找到了適合趙云山的植物——杜鵑花,之前種的是無花果,發現行不通,改種的杜鵑花。”
從一個什么都不懂“門外漢”到自學成才的“趙云山發展專家”,陳建國經歷了二十余年的歷練。一直以來,陳建國不斷在學習如何管理山上杜鵑樹和杜鵑花、如何培育、種植和嫁接杜鵑樹以及如何讓趙云山變得更加有特色。在空閑業余的時間攻讀種植杜鵑樹書籍和技術資料,記錄學習心得和工作日記。從親自挑選樹苗,比較多種類的杜鵑樹質量,選出適合生長在海拔1800米以上的趙云山的優質品種,再到后期給樹苗提供優質的生長環境,陳建國一點點摸索,只為讓趙云山的杜鵑花海開得更為絢麗,吸引更多的游客前來,以此帶動趙云山整體以及周邊村落的經濟發展。
守青山綠水 筑美麗中國
近些年來,隨著互聯網的高速發展,幸福村中涌現出大量的鄉村建設者,為鄉村發展出謀劃策,緊跟時代步伐。據了解,趙云山上的“大風車”其實是三峽新能源在重慶的首個自建風電項目,項目建成投用后,每年可提供清潔電能約9892萬千瓦時,節約標準煤約3.97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約10296萬噸、二氧化硫排放量約950噸。22臺印有“中國三峽”字樣的風機迎風旋轉,與晶瑩剔透的冰掛、云霧繚繞的山林映襯,顯得分外壯美。
遍山遍野的杜鵑花海,高高聳立在趙云山上的“大風車”,如此美的風景卻因為宣傳不足,少有游客前往。“幸福村”美麗中國實踐團前往趙云山展開實地考察,通過“數字助力”,幫助趙云山的生態旅游發展擴大宣傳,為促進鄉村振興,建設美麗中國注入新動能。
在趙云山景點的實地考察學習,讓“幸福兒”學習到了豐富的知識,陳建國的親身作為也激發了新時代青年在鄉村振興大舞臺上挺膺擔當、奮發有為的鴻鵠壯志,體會到人才力量對于鄉村振興的重要作用。下一步,“幸福家”美麗中國實踐團將持續發揮青春力量,助力鄉村生態旅游發展,以“商科思維+志愿服務”,切實將青年力量注入鄉村振興建設,彰顯大學生在落實鄉村振興、美麗中國戰略部署中的青春力量。用腳步丈量大地,投入鄉村振興、美麗中國的實踐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