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工程“地球之友”三下鄉:走進鄉村生活,宣傳垃圾分類
為全面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牢固樹立和貫徹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加快建立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分類處理的垃圾處理系統,形成以法治為基礎、政府推動、全民參與、城鄉統籌、因地制宜的垃圾分類制度,努力提高垃圾分類制度覆蓋范圍,將生活垃圾分類作為推進綠色發展的重要舉措,不斷完善城市管理和服務,創造優良的人居環境。
7月6日上午南京工程學院“三下鄉”暑期社會實踐“地球之友”團隊來到了南京市江寧區萬安村、塘西村、談村進行以《垃圾分類·青春助力》為主題的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
上午9點,“地球之友”團隊到達萬安村居委會和當地負責人進行對接,對當地情況有了大概了解后,便開始進行垃圾分類走訪宣傳、入戶宣傳、清理道路垃圾活動。
炎炎夏日,依舊有很多村民為生活在酷暑下奔波忙碌著,也有在路邊圍墻處陰涼地聊天喝茶,他們大多數都是老人,年輕人大多都在外上班。而對于生活垃圾的分類處理,老人才是“主力軍”。在農村,年輕人基本都在外務工,老人幾乎都是在家帶孩子,做做簡單的家務,當然也就包括了生活垃圾的處理。此次活動既讓村民們對垃圾分類了解得更多,也可以讓實踐隊伍從實踐中更深刻領悟垃圾分類的意義和價值。
圖1:向路人宣傳垃圾分類
村民們對垃圾分類的宣傳也是積極回應,耐心的聽志愿者講解。然后還帶領志愿者分享他們周圍的垃圾處理情況(圖二),圖中也可看出路邊以及周圍都很干凈整潔,這都離不開村民們以及社區工作者的努力,可見其實大家平時對于垃圾的處理都比較重視。
圖2:村民向志愿者分享當地垃圾管理情況
圖3:向在路邊聊天喝茶的村民宣傳垃圾分類
10點左右實踐隊伍來到了正在整理食材的爺爺奶奶小院里(圖4),爺爺奶奶很是熱情,也特別愛笑。他們說不識字,但愿意聽志愿者給他們講解關于垃圾分類的知識,就這樣和志愿者聊了很多,小院在一片歡快的對話中顯得格外祥和,讓志愿者們感受到爺爺奶奶的親切、淳樸與善良。
圖4:來到村民小院向老人宣傳垃圾分類
鄉村的小巷總是令人向往,志愿者沿著小巷便來到了村民家中(圖5),并向村民表示這一路走來,都沒有看到路邊有多余的垃圾,顯得非常的干凈整潔,令人身心愉悅。走訪和入戶宣傳過程中都能看出村民們對于環境衛生做得都是非常好的,相信在實踐團隊的垃圾分類宣傳下,村民們不僅能做好環境衛生,更能將其產生的垃圾做好分類,更有利于生態環境的保護。
圖5:在小巷村民家宣傳垃圾分類
在垃圾分類宣傳結束后,實踐團隊還將道路上的垃圾進行了清理,并分類放入了對應的垃圾桶,讓小鄉村變得更加美麗。
圖6:清理路邊垃圾
圖7:清理路邊垃圾
此次實踐活動中,村民們都很熱情,團隊成員也認真負責,使得活動順利進行,在烈日炎炎中感受到了非常淳厚的社區文化和風土人情。
圖8:活動結束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