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通訊員 唐馨逸 張佳寧 李欣怡 林靜雯 吳婧 徐馨雯 于菲)7月,吉首大學“文傳青年”社會實踐團走進吉首市河溪鎮中心小學,開展支教活動。支教期間,實踐團開展安全教育系列課程,以增強同學們自我保護意識。
科普性教育 護苗在行動 為提高預防性侵害的辨別能力和自我保護能力,促進青少年健康、安全成長。做好“防性侵”教育是支教過程中的重要任務。
“在授課時,我們發現這些話題對孩子來說是陌生的,他們生理知識匱乏,防性侵意識薄弱,自我保護能力不足,提高學生自我保護意識就成了我們工作中重要的一環。”志愿者在課堂中運用多媒體視頻、小組討論等創新方式,圍繞介紹身體隱私部位、防范性侵害等內容展開教學,以通俗易懂的語言,寓教于樂地讓孩子們在輕松的氛圍中學到人生中重要的一課。
“河溪鎮的孩子就像一棵小樹苗,我們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幫助他們看見四季的太陽,筑起童話的王國。”志愿者說到。處于幼年時期的小朋友,是祖國枝芽嫩綠的小樹,守護小樹,就是守護祖國的未來。此次防性侵安全教育課程的開展,讓河溪小學的小朋友們收獲許多關于防性侵的知識,同時也充分引導志愿者自覺承擔起兒童防性侵的責任,為小朋友們創造一個安全、快樂的成長環境。

(圖為志愿者袁孟可給學生進行“性教育”宣講 李欣怡攝)
宣講防溺水 套牢安全“救生圈”
“水是溫和的,也是無情的。”志愿者袁孟可說到。在課堂中,她講解了一系列溺水危害及相關注意事項,通過讓同學們講述自己私自下水、家長陪護游泳以及在游泳途中遇到危險的經歷,幫助同學們樹立防溺水意識,增強自我保護意識,并以唱自救歌的形式教授學生溺水救援方法。她還向同學們介紹了游泳安全知識,教同學們掌握一些簡單的自救、互救方法,努力提高學生正確應對溺水患者救助的能力及防范意識。
流水薄情,生命脆弱。保障孩子健康成長,關愛孩子的生命是學校、社會和家庭共同的責任,牢固樹立“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憂患意識,重視孩子的安全教育與監護,在孩子們心中筑起一道安全防線,讓孩子們健康快樂地成長。
重視交通安全 共走平安路
河溪鎮中心小學面朝馬路,過往車輛較多,為營造更安全有序的校園周邊環境,培養學生們的交通安全意識。實踐團開展了一場以“交通安全”為主題的課程。
志愿者彭朵帶領孩子們認識各種交通標識,從簡單入手逐漸加深孩子們對標識的印象,了解交通標識的作用和特征,使孩子們逐步認識到交通安全的重要性。“交通安全很重要,條條規則別忘掉。”志愿者帶讀交通安全歌,朗朗上口的歌詞加深了孩子們對交通安全的印象。
志愿者結合多種方式使孩子們進一步了解到交通安全常識,樹立起遵守交通規則的意識,呼吁每個孩子爭做“交通安全”宣傳員,讓交通安全伴隨每一位孩子成長。
此次“三下鄉”活動將持續7天,支教過程中,孩子們的安全問題不容忽視。“文傳青年”實踐團通過開展安全教育課,增強孩子們的安全意識和自我防范意識,落實安全教育工作以建設安全健康的成長環境,幫助孩子們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