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現代社會的快速發展和全球化的潮流下,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變得尤為重要。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一項寶貴的資產,代表著人類多樣而獨特的文化表達形式,包括口頭傳統、舞蹈、音樂、戲劇、節日、手工藝等眾多方面。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和文化變革的浪潮,許多非物質文化遺產正面臨著失傳的危險。
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不僅僅是簡單地保存和保護過去的遺產,更是為了讓這些獨特的文化傳統在當代社會中繼續存在和發展。它為我們提供了一種深入了解過去的窗口,幫助人們更好地理解自己的身份和根源。
為了更好地傳承非遺文化,本次三下鄉活動,安理學子立足于安徽省六安市霍邱縣,致力于了解、學習當地特色非遺柳編文化。

(圖為安徽理工大學“心漸行,謀振興”團隊志愿者參觀柳編文化館并嘗試體驗柳編技藝)
安徽霍邱柳編是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中的瑰寶之一。霍邱縣位于安徽省六安市東南部,被譽為中國柳編之鄉。柳編是霍邱的傳統手工藝之一,源遠流長,歷史悠久。
柳編是以柳條為原材料,通過編織、搓制、折疊等技法制作出來的各種工藝品和實用品。柳條柔韌而結實,適合于制作各種復雜的編織結構。柳編制作過程中,通常需要經過修剪、捆扎、搓制等多道工序,手法繁瑣而細致。
柳編的作品形式多樣,包括籃筐、箱盒、椅凳、紡車、燈籠、筆筒等,甚至可以編制成動物、植物等具有藝術性的形象。柳編制品不僅具有實用和裝飾的功能,還富有民間藝術的特色,蘊含著豐富的文化內涵。
安理三下鄉團隊通過走訪當地生產柳編的工廠,在參觀當地柳編文化的展覽館,深入了解了柳編文化的起源和發展,深刻體會到傳承非遺文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博物館館長雍再梅的帶領下,學子們親身參與到柳編的制作之中,體會到柳編產業以及更多的非遺產業具有非常大的發展潛力,在未來將會帶來可觀的經濟效益,具有文化傳承和經濟發展兩方優勢。

(圖為柳編企業里師傅正在處理枝條)
盡管面臨挑戰,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依然值得我們努力。它不僅具有文化價值,還有教育、社會和經濟的作用。通過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我們可以傳遞價值觀念、道德準則和社會認同,促進社區凝聚力和社會和諧。同時,非物質文化遺產也可以成為文化旅游和創意產業的重要資源,帶動經濟發展和就業機會。

(圖為志愿者在當地超市里發現扶貧柳編工藝品)
因此,保護和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我們的責任和使命。我們需要制定相關政策和法律,加強教育和培訓,鼓勵人們參與、傳承和創新非物質文化活動。只有通過共同的努力,才能確保非物質文化遺產在未來得到傳承,豐富我們的生活,連接過去和未來的橋梁。

(圖為結束參觀后志愿者們在柳編集團門口合影留念)
這次三下鄉活動,學子們拉近了自己和非遺文化的距離,使原本看似觸不可及的文化成為一種可以實體化的產品特征,讓越來越多的人對非遺文化有了更多的興趣,同時也間接向群眾宣傳了非遺文化。在未來,我們希望更多的人來主動走近非遺文化,發掘中華傳統文化的瑰寶,把文化傳承的歷史責任內化于心,外化于行,成為下意識的行為準則。為傳統文化的精神傳承,內容改造,傳播途徑做出自己的貢獻。相信再越來越多人的努力下,我們的傳統文化可以煥發出新的色彩,為我們當下的現代生活發揮其不可或缺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