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進一步加強對農村留守兒童、城市隨遷子女等青少年群體的關愛,以實際行動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云南財經大學商學院青協七彩傳遞星火隊于7月6日前往昆明市盤龍區德馨實驗小學開展了“綠水青山校園行—走進德馨,暖心同行”活動。
本次活動在德馨實驗小學的活動室開展,共分為兩個環節。活動開始前,七彩傳遞星火隊的志愿者在學校老師的協助下,布置好場地。下午3:00活動正式開始。第一個環節的主題為“年年有節,月月逢氣”,旨在向同學們介紹“二十四節氣”的由來及相關知識。“二十四節氣”是歷法中表示自然節律變化以及確立“十二月建”的特定節令。考慮到一些內容對于小學生來說有一定的難度,在出發之前,七彩傳遞星火隊的志愿者就通過思考和溝通,決定利用知識小卡片、詩歌朗誦等形式,讓同學們能夠更加輕松快樂地掌握“二十四節氣”的相關知識。志愿者將提前準備好的二十四節氣知識圖紙分發給同學們,知識圖紙中包括有二十四節氣的名稱及由來、時間、相關時令表現和相關趣味小知識,并讓同學們瀏覽三分鐘,之后再由志愿者為同學們進行詳細講解。在同學們對二十四節氣有了基本認識之后,同學們根據自己的理解,在卡紙上寫出或畫下有關于二十四節氣的內容。在整個過程中,同學們展現出了自己豐富的想象力,繪制的圖畫活潑生動,充滿童真。選擇寫作的同學們所寫的一字一句都展現出自己對二十四節氣的全新思考。同時,七彩星火傳遞隊的志愿者也參與到同學們的寫畫過程中,為同學們解惑答疑。在繪畫完成或書寫完成后,同學們可獲得一張有關二十四節氣的明信片。在活動的最后,志愿者教同學們朗讀背誦“二十四節氣歌”,這有助于同學們記憶二十四節氣的名稱以及辨別其先后順序。同學們在可以熟練背誦后向志愿者展示學習成果,參與背誦的同學都獲得了橡皮,這對他們來說是一種學習上的鼓勵。
活動的第二個環節主題為“垃圾分類,美麗德馨”,旨在向同學們強調保護環境的重要性。首先由七彩傳遞星火隊的主講人向德馨實驗小學的同學們介紹垃圾分類的知識,主要包括垃圾分類的意義、垃圾分類的方法及日常生活中垃圾種類的辨別。為檢驗同學們的學習成果,七彩傳遞星火隊的志愿者組織同學們進行了辨別垃圾種類的小游戲,將廢紙、塑料瓶、樹葉、電池、藥瓶、易拉罐等常見垃圾寫在紙上,做好可回收垃圾、不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廚余垃圾的小箱子,同學們抽取寫有不同垃圾的紙片,并在辨認后將其投放到小箱子里面。最后將同學們分好小組,八人一組。由七彩傳遞星火隊的一名志愿者進行提問,同學們進行搶答,其他志愿者統計每個小組回答對的題數,并確定出最后的一二三名,一二三名的小組都會獲得相應的獎品。活動結束之際,志愿者們帶領同學齊聲朗讀垃圾分類宣傳標語。
在今天的志愿服務活動中,德馨實驗小學的同學們了解了垃圾分類的方法和垃圾分類的意義,學習到更多關于“二十四節氣”的知識,同學們的學習熱情高漲,共同感受中華傳統文化的魅力。志愿者們傳播正能量,弘揚真善美,在完善自己的同時,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讓愛心充滿每一個角落,共創美好世界。
暑期三下鄉活動是引導大學生走出校門,走向社會,接觸社會,了解社會,投身社會的良好形式。社會實踐給了大學生一個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機會,讓他們親近社會、融入社會,去體驗生活,鍛煉自我。這次活動中志愿者們與同學們深入交流,感受留守兒童與隨遷子女生活的艱辛與不易。志愿者們用有限的一周時間卻給予了同學們無限的關愛,志愿者們把感悟化成力量帶到校園甚至社會,用愛書寫新篇章。
“艱辛知人生,實踐長才干”只要愿意去嘗試和經歷,并坦然的接受過程的酸甜苦辣和結果的成敗得失,人生就會很精彩。三下鄉雖然結束了。通過這次活動志愿者們也更加堅信:意氣奮發的大學生們經得住暴風雨的洗禮。象牙塔里的青年并非“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大學生們擁有絢麗的青春年華,走出校園,踏上社會,仍會交上一份滿意的答卷。總之,這個暑期的“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是豐富而有意義的,它不僅是一次實踐,還是一次人生經歷,是一份寶貴的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