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系三秦,青年奔赴”,推行設計下鄉。2022年7月16日為深入了解陜西省關中地區鄉村振興政策下的村莊規劃建設和農房修繕使用情況,實踐團隊去往陜西省西安市周至縣開展了設計下鄉調研。
堅持設計下鄉,促進鄉村振興實踐團是一支來自西安建筑科技大學建筑學院由輔導員、指導老師、博士生和研究生組成的鄉土建筑研究團隊,只為進一步推動中國美麗鄉村建設,落實對村民建設意愿的收集和實現。暑期實踐第一站實踐團來到了周至縣翠峰鎮官莊村,深入中國西北腹地,了解周至縣官莊村的房屋居住情況,同時為村落中的“老、舊、破、危”農房收集修繕意見。
官莊隸屬于陜西省西安市周至縣翠峰鎮東紅村,位于縣城西南15公里。2014年,被該鎮確定為美麗鄉村建設示范村。村莊建筑多為磚混結構,均為1-2層,除部分新建建筑外,風格較為協調。
圖為團隊成員在村支書的帶領下走訪村民。通訊員 方坤 攝
2021年經過美麗鄉村改造,村莊面貌有了部分提升。團隊在遵守當地防疫政策的前提下迅速開展調研,遵循調研三步走:1.整體評估村子的風貌和生態文明建設情況。2.無人機航拍村形態,拍攝街巷和民居形式,并選取典型案例民居測繪以期實現后續設計改造。3.查詢村史、地方志,將官村內的一顆千年古樹和一座道教廟宇索仙宮的歷史故事文化傳承保護起來。
深入群眾,了解宜居改建訴求在官莊村支部書記的帶領下實踐團員對全村229戶村民進行走訪調研,通過采訪可以了解到住戶對農房宜居改造主要有四大方面的訴求,首先要解決房屋屋墻破裂以及承重柱變形沉降等安全性問題,其次許多村民反映出自家房屋的廚房、衛生間、臥室等建筑功能混亂,使用起來極其不便,這將成為第二個改建重點。通過實踐觀察,村落的水循環系統也存在缺漏,許多村民家中的水廁廢棄使用,轉用旱廁,廢水污水排放有待優化。當地的村民喜愛看戲,因此規劃中團隊也會考慮為官莊村設立戲樓。
圖為團隊成員測繪民居。通訊員 方坤 攝
重視文化建設,提出解決方案在初步結束調研后,實踐團第一時間通過召開了會議,對調研現階段成果進行了整理和總結,并對下階段的分析研究打好了基礎。通過宜居農房改造設計項目,團成員將從建筑形式,內部空間,建筑庭院,民居細部等幾個方面切入每戶民居的生活現狀、建筑現狀。最后總結出在功能適用,結構安全,風貌協調,節能環保等方面從專業角度上給出了民居建設的適宜策略,改善農村人民生活質量,讓人們看得見山,望得見水,記得住鄉愁。
實踐團會將關中元素融入到宜居農房建設中,將現有農村地區房屋建筑雜糅、風貌雜亂、功能單一的現象調整為關中地區鄉村民居特色——坡屋頂、粉墻黛瓦、氣勢內斂沉穩。選取四種典型民居建模,重新對內部的功能進行梳理,設計一個干濕分離,動靜分離的使用空間。切實改善農民居住條件和居住環境,保障農民基本生活,維護好他們的根本利益,建設宜居宜業美麗鄉村。
圖為團隊成員走訪村民。通訊員 方坤 攝
總結調研經驗,貢獻建大力量實踐調研后,團隊總結得出寶貴經驗:鄉村的發展應尊重規律、因地制宜、體現特色,承保護傳統村落民居和優秀鄉土文化,突出地域特色和鄉村特點,保留具有本土特色和鄉土氣息的鄉村風貌。努力讓農村具備更好生活條件,建設宜居宜業美麗鄉村。陜西的鄉村自然資源豐富,在紅色文化,民俗文化以及山水文化等方面也有著獨特的優勢,有著豐富的挖掘價值。
圖為實踐團在官莊調研。通訊員 張耀龍 攝
青春的號角已經吹響,夢想傾灑在祖國的大地上,團隊成員經過實踐活動,將為地方建設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為宜居宜業美麗鄉村貢獻自己的智慧,把自己的力量奉獻給祖國,譜寫新時代華麗的樂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