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農學子三下鄉:星羅燎原,重游紅色故土
羅佳杰/文 熊依娜/圖
來源: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草業學院赴江西紅色基地走方隊
在黨的百歲華誕之際,為重溫南昌起義的歷史,弘揚八一精神,傳承紅色文化,感受黨的光輝歷程,8月22日,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草業與草原學院赴江西南昌追溯紅色記憶,重走紅色足跡,來到了南昌八一起義紀念館。此次活動圍繞‘星火燎原,重游紅色故土’主題,通過跟隨導游學習黨史知識,重游革命舊址,線上發表問卷等形式進行開展,旨在深入了解黨史知識,弘揚八一精神,助力紅色教育。
這里被譽為“軍旗升起的地方”,新中國的人民軍隊從這里一步一步從這里走出去,雖為星星之火,卻在全國各地掀起工農運動的燎原之勢,沉重地打擊了國民黨反動派的囂張氣焰,極大地鼓舞了全國人民的革命斗志。走訪隊員一走進紀念館中,映入眼簾的就是極具象征意義的雕塑作品,一只從地下伸出的手正扣動著步槍的扳機,隨時準備向著天空看槍射擊,后面的將士們在八一旗幟的鼓舞下,都正提著槍支向著戰場沖殺。象征著我黨拉開獨立領導武裝斗爭和創建革命軍隊的序幕們。走訪隊員對八一軍旗行注目禮。
隨著走訪隊員們的不斷深入,見到了許多南昌起義時期的使用過的物品和當時的照片,在講解員的娓娓道來下,歷史書上的的人物們變得鮮活生動起來。在了解了南昌起義的詳細經過后才知道起義的過程也并非一番風順,看似共產黨兩萬兵力碾壓敵方三千兵力,竟也潛藏著那么多危機四伏的時刻,如張發奎的突然反共、張國燾誤傳中共中央的指令、進攻時間的泄露、敵方軍隊對革命軍隊的包圍堵截等等。除此之外,人民軍隊相比敵軍較為落后的裝備也讓隊員們更加體會到了革命斗爭時期條件的艱苦。就是在這樣艱苦的條件下,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人民軍隊,克服重重困難,并不斷發展,走出了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革命道路,形成了堅定信念、聽黨指揮,為民奮斗、百折不撓的革命精神。
通過一個狹小昏暗的通道,走訪隊員們來到了英靈殿。殿內沒有多余的擺設,整體比較空曠。映入隊員眼簾的便是我們的革命戰士在墻上的塑像,走在中間的是周恩來總理,緊跟其后的是參加起義負責各大戰區的主要負責人,排在兩側的是戴著軍帽的士兵們,在他們的旁邊還有豎著滾動的車輪。他們的目光都不謀而合地望向南昌起義參加者名錄,這些參與起義的戰士們的名字都用燙金深深地刻在了厚重的墻壁上,也同樣深深刻在了95年后來到這里的隊員們的內心深處。
隨著參觀的逐漸接近尾聲,隊員們來到了軍隊開始出發的地方。展廳上方的一面面鮮紅的旗幟承載著軍隊的不斷進步發展,而電子屏幕中的現代化旗幟模樣將隊員們從血流戰場拉回現實。而展廳下方的金銀勛章在燈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輝,記錄著無數默默無聞的軍隊士兵的戰功。中國人民軍隊一路走來始終秉承著為人民服務的初心與使命,在邊防哨卡前沿、在抗洪救災一線等等發揮著最重要的作用,用新時代的要求展現著南昌起義時的偉大精神。追尋紅色記憶,感受“八一精神”。中國人民軍隊在南昌起義中展現的精神力量一直在傳承發揚,帶領著中國人民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前行。
結束參觀學習后,按照原先的計劃,團隊于晚上七點通過線上會議進行紅色文化宣講,以如何更好的發揚八一精神以及加強對于紅色景點的建設為主題順利進行。演講者從弘揚八一精神的意義切入,宣講紅色教育的重要內涵,講解黨的百年奮斗發展史。最后依據與工作人員交談的心得以及一個月的線上問卷的數據基礎,結合個人思考總結,展現了南昌市現今紅色文化的建設和宣傳現狀。然后分散在江西各地的其他隊員們也根據自身對于當地紅色文化的認知以及自身的調研成果,展現了他們對于紅色文化的認知以及當地的紅色文化建設,最后寫出了對于江西整個紅色文化調研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