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7月,江蘇師范大學地理測繪與城鄉規劃學院積極響應團中央關于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的號召,針對“雙減”政策下義務教育階段學生所需課后服務和綜合素質發展的社會現狀,組建“青春助‘雙減’,多彩繪童年”教育關愛服務團。實踐團自6月19日在南京、鎮江、無錫等地多個社區和小學開展地理小課堂、黨史學習、垃圾分類等實踐活動,幫助破解“學生無處去、家長看護難”問題,為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帶來豐富多彩的課后服務。

圖為志愿者進行實地調研。
走進小學,乘興研學“知之而不行,雖敦必困”,實踐團率先走進無錫市東亭小學和南京市陽江中心小學,開展地理科普課堂。團隊成員以太陽、月亮,地球以及星星等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天體作為科普課堂的主要內容,讓孩子們對地理現象有著更加全面的認識與思考,激發學生對地理學習的興趣。

圖為志愿者走進小學給孩子帶來別開生面的地理小課堂。
走進社區,以行助知實踐團在鎮江千秋橋社區開展了“走,一起玩轉中國”地理科學小課堂。活動中,團隊成員帶領孩子們認識中國地圖,欣賞了祖國大好山河;并讓孩子活學活用,現場親自動手拼接地圖。孩子們在完成拼接之后,不僅獲得滿滿成就感,更加深體會我國的幅員遼闊與行政區劃;在無錫市梁溪區揚名街道金星社區及南京市平干圩社區兩地,面向孩子開展了以“我仰望你看過的天空”為題的學黨史宣講活動。志愿者講述百年來黨跌宕起伏的歷史故事,觀看黨史視頻,并認識國旗、黨徽、團徽和紅領巾的形象與含義,讓孩子們感受著作為中國人的那份驕傲與自豪;在江陰長壽社區開展“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垃圾分類活動,志愿者給孩子普及生活垃圾分類及資源綜合利用知識,鼓勵孩子們從日常生活入手,從小事做起,爭當垃圾分類的倡導者、參與者,為保護地球媽媽盡自己的一份力量。
活動后,很多小朋友對志愿者老師悄悄地說很喜歡參與這些活動。因為學到了很多歷史知識,欣賞了很多平時不曾見過的景色,為自己是中國人、生長在這片土地上而感到驕傲和自豪。

圖為志愿者指導學生進行垃圾分類。
孩子們的笑靨是最美的模樣,青年人的奉獻是青春最靚的名片。江蘇師范大學地理測繪與城鄉規劃學院“青春助‘雙減’,多彩繪童年”教育關愛服務團的成員們發揮師范專業優勢,用實際行動助力兒童成長,寓教于樂。通過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加強孩子們的動手能力,促進孩子們的綜合素質發展,讓孩子們在小課堂中打開視野,獲得快樂與自信。為青少年兒童打開“趣味學習”的大門,以實際行動滿足課后輔導需求,讓“雙減”落實落地落細,促進課后服務高質量發展,讓青年的脈搏與時代同頻共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