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廣東財經大學三下鄉團隊知青隊”到普寧市開展暑期社會實踐活動,結合"一四五”規劃,進行“精深加工賦能傳統農業轉型--以廣東省普寧市現代青梅產業園為例"的實地調研與評估,以期為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改革,推動鄉村振興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先進設備促轉型 “知青隊”活動的第一站是廣東省重點農業龍頭企業殿羽田食品有限公司。在這里,團隊跟隨公司工作人員深入普寧青梅加工廠,去了解青梅產品的生產程序。我們了解到,該企業的青梅主要程序為“驗證、晾曬、挑揀、外包、出貨”。最重要的環節是青梅的內包裝,該企業內包裝全部采用無菌環境。加工廠擁有雨季玻璃曬場、防腐的浸泡池子以及不銹鋼機器等現代農業所需設備。
圖為團隊深入調研普寧青梅龍頭企業
國家政策起引領 隨后,團隊經普寧市農業農村局引薦來到普寧市水果蔬菜發展研究中心查閱普寧青梅的相關文獻。通過與工作人員交流及翻閱資料,團隊了解到,為支持產業園創建,我市圍繞產業園建設在項目用地、金融融資、稅費減免、新型主體培育、涉農資金統籌、品牌建設等方面制訂了《普寧市關于支持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的若干措施》,從而開發青梅干果、梅餅、梅酒等200多個青梅精深加工產品,建設全國最大的青梅加工產品示范區。
圖為青梅加工晾曬過程 深入基層謀發展 翻閱相關資料后,團隊深入基層農村,以訪談,發放問卷等形式了解村民對普寧青梅產業的看法與建議。團隊在活動開始前就已在線上收集到問卷達90多份。另外,接受訪談的老伯表示,自己深切地感受到科技發展對于青梅這類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化的影響,老伯對于創新青梅的產業鏈抱有很大的期待,也希望能盡快看到屬于家鄉的青梅品牌能被大眾所認可。
圖為深入基層問卷調查 產業轉型促振興 此外,團隊來到普寧市青梅文化中心參觀并對其負責人進行采訪。從采訪中我們了解到,殿羽田等企業正在原有的工廠基礎上建立青梅精深加工產地,采用古法和現代工藝結合,進行全自動的生產線,加快打造普寧標志性青梅企業,使普寧青梅產品品牌化。另外,企業也在往青梅精深加工的另一方面——青梅酒進行轉型。企業與果園合作多達16家,在進行精深加工使青梅產業轉型的同時,也帶動了當地農戶的積極性,進一步推動鄉村振興。
圖為采訪普寧青梅文化中心負責人 “知青隊”也與普寧市青梅文化中心負責人達成長期的口頭協議,后續將持續關注普寧青梅企業精深加工的工作。團隊成員表示,將力求從本次的實踐活動中探索新的現代農業發展路徑,使三下鄉活動的調研成果能真正落到實處。
(通訊員:許梓珩 攝影:陳耿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