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理工學子三下鄉:堅定鄉村振興 ,測量古建筑魂
在2017年黨的十九大提出的鄉村振興戰略已經實施了近5年。這5年來,圍繞“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二十字方針和“產業振興、生態振興、文化振興、人才振興、組織振興”五大抓手,國家出臺了一系列加快推進鄉村振興的戰略規劃和政策舉措,各地也相應制定了鄉村振興規劃和行動方案。陜西理工大學土建學院“青春聚力,鄉村振興”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團隊響應號召,前往陜西省漢中市留壩縣武關驛鎮開展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通過與村委會的工作人員進行交談,了解當地的民宿旅游業以及種植農產品,對村落老式土培房的走訪調查,并選擇標志性建筑進行測量,拍照。
7月9日,在留壩縣縣城周邊村落老式土培房鄉村振興改造發展成為當地著名旅游業地區進行了觀摩學習。隨后在村委會的工作人員,了解了當地的民宿旅游業,帶同學們參觀了當地的民宿,旅游發展等。等觀光地。實踐團隊調研的武關驛鎮在歷史上是軍事棧道的要點,對軍事來往有著重要作用,其中有傳聞河口村曾經有過紅軍的足跡。
7月10日,實踐團到達上南河村,在當地村支書的帶領下了解了當地村落在鄉村振興政策的大力推動下,住房改造、菌種養殖的發展。當天在村支書的帶領帶同學們參觀了當地的廟宇和一些傳統房屋,并利用建筑學專知識對房屋進行了參觀考察和勘探測量。房屋雖然在近年來鄉村振興的政策下進行了屋面美化和整體修繕,但仍然保留了陜南老式建筑的風格,仍然是坡屋頂和穿斗梁的木式構造,同學們深刻感受到了人們的建筑思想和精湛技藝。
鄉村振興必須處理好經濟發展與資源生態的關系。思路是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準繩是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一是生態產業化的路徑,主要針對可直接市場化交易的生態資源與產品。二是產業生態化的路徑,通過關聯性產業發展,鄉村生態振興要建立鄉村生態及其轉化價值的共享機制,不僅使“綠水青山”為廣大民眾共享,而且還要使轉化的“金山銀山”能為廣大民眾共享,尤其能為鄉村廣大居民所共享,使其成為廣大農村居民收入的重要源泉。
例如調研的河口村,即是發展民宿和荷花種植景觀,養魚捕魚為主。荷塘營地夏日可來此避暑乘涼,民宿和木棧道相接、二水環繞,農田和荷塘景觀獨具特色。設農地農田,荷塘觀景區、自助餐廳區、游樂休閑區、帳篷露營區幾大功能區域。深入其間,可漫步荷塘、輕聞裊裊荷香;可溯溪親水、沉浸式體驗山野之樂;可尋覓美味、放松自我,擁有自然和景觀視覺的雙重體驗。欣賞荷塘的美景風光,和朋友放松小聚,過幾日王維詩中的田園生活,逃離城市,分享關于生活的詩與遠方,回歸自然。
在此次社會實踐中,陜西理工大學土建學院“青春聚力,鄉村振興”社會實踐團通過觀光走訪,實地考察多種方式,調研鄉村居民古住宅建筑和旅游業,探尋到了古建筑的魅力,助力于鄉村振興發展。鄉村振興戰略是農民共享國家發展成果的重要體現,是黨對“三農”問題的重視和關心,體現了黨堅持為人民服務,堅持群眾路線。實踐團用行動助力鄉村振興,綻放青春光彩。
作者:成文育 來源:陜西理工大學“青春聚力,鄉村振興”社會實踐團赴陜西省漢中市留壩縣(區)暑期社會實踐團
掃一掃 分享悅讀
- 山西大學生讓非遺技藝年輕態
- 5月16日,2025山西省大學生“非遺正青春”校園演說大賽特色節目展演在山西大學音樂廳圓滿落幕。
- 0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