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農學子三下鄉:走訪詢災情,實地察民生
黃夢琦/文 帖子航/圖
來源: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動物科技學院赴荔“看來路,抬眼望”調研隊
為調查大荔縣水災災后受損情況,冬棗產業受災前后發展狀況,7月24日上午7時起,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動科學院赴荔“看來路,抬眼望”調研隊走訪了災情最為嚴重的趙渡鎮嚴通村、仁興村、平民村等地百余戶當地村民。
通過與村民的交談,團隊成員了解到村民收入的主要來源來自于冬棗的種植,已經形成了完整的冬棗產銷鏈,銷往全國各地。2021年10月的洪水來勢洶洶,壓垮了大棚,沖垮了房屋,使得超過半數的棗樹被淹死,村民面臨嚴重經濟損失。一位村民說道:“我家種了三十多畝的冬棗,去年洪水淹死了二十多畝,就剩個六七畝了。一畝地光人工費,農藥,水啊就得兩三千塊錢了,去年幾乎是沒得收入。淹過的土地肥力也不行了,我又要重新栽新苗,等新苗長成又得三四年,這幾年都沒有收入。好的是政府從外地拖來了新苗,一塊錢一株低價賣給我們,就只希望新苗都能存活,早點結果了。我們是農民,有什么風浪過不去呢。國家政府都給予我們幫助,我們相信我們可以早日度過難關的。”
在鄉政府與村民的同心協力下,村里重建了損毀房屋,修理了受損道路,第一時間保障了冬棗運輸鏈的正常運轉。同時,政府為保障村民的基本生活需求,下發了每畝土地800元的補貼,從各地調來優良冬棗種苗,助力冬棗產業的恢復。現今,已有部分冬棗成熟,經過采摘,篩選,分類多道工序,銷往全國各地。新苗存活率較高,受災幸存棗樹雖然掛果率較災前降低,但仍有豐收的可能。通過此次調研,成員深刻領會了“鄉村振興,產業先行”的重要性,更堅定了以強農興農為己任的決心,希望能為鄉村振興貢獻力量。

圖為調研隊員一起慰問受災嚴重家庭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