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大報告指出,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關系國計民生的根本性問題,必須始終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為繼續推進鄉村振興,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廣東財經大學金融學院成立‘“后生”助振興隊’社會實踐團。團隊與有關領導取得聯系并受到邀請后,于7月10日至16日在潮州市登塘鎮世田村開展了為期7天的大學生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
潮州市潮安區登塘鎮世田村擁有豐富的紅色資源和濃厚的紅色背景以及獨具特色的農產品。世田村地理位置特殊,是土地革命戰爭時期東江特委領導下開創的潮揭豐邊根據地,構筑起閩粵贛邊中央根據地的保護屏障。由于新冠疫情防控形勢仍嚴峻,“后生”助振興隊全體成員在進行“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前均做好了充足防護準備,并配合當地進行核酸檢測,為活動的成功展開打下堅實的基礎。
聆聽紅色故事,賡續革命情懷
7月10日-7月13日,在講解員的引導下,團隊參觀了世田村的紅色旅游地,包括瞻仰烈士紀念碑、參觀紅色文化長廊和紅色文化教育宣傳中心、探訪寶德居舊址、重走紅軍路探尋紅十一軍軍部舊址等。通過實地走訪親身感受世田村的紅色文化基因,為團隊的實踐調研積累寶貴素材。同時,團隊成員都能明顯感受到世田村注重對“紅色資源”的保護、開發和利用,村內的革命遺址均得到較好的保護和修繕,也認識到:若該村紅色旅游資源可以經過更多渠道進行宣傳,吸引更多游客前來紅色革命故地,則會成為拉動世田村經濟發展的一大助力,甚至成為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過渡橋。
品味世田三寶,激發銷售生機
調研期間,團隊先后觀摩了世田村“三寶”——炒仔茶、粿條卷、蜂蜜的制作過程。據了解,“三寶”之所以獨特,除源自當地山泉水外,更為重要的是登塘人祖祖輩輩傳承下來的的一道道純手工炊制工藝。在產品銷售過程中,世田村的紅色旅游業起著重要作用,在旅游旺季售出較多。但在銷售的背后,團隊也發現了一些問題:“三寶”銷售渠道單一,沒能充分利用如今社會的互聯網大數據力量是阻礙世田村更進一步發展,促進當地經濟發展實現鄉村振興的攔路虎。這既是一個困難,也是一個機會。由此而見,電商銷售渠道尚未完全開發,其背后蘊含的是世田村炒仔茶業進一步發展,實現飛躍的極大潛力。
整理匯總獻策,助力鄉村振興
對于如何讓電商進入世田村,促進世田村經濟發展實現鄉村振興,“后生”助振興隊針對阻礙電商發展等問題,結合團隊成員各自的專業知識,舉行了多次內部會議進行討論分析。于活動的第七天,與村干部交流,向村黨委書記獻策。村干部對團隊的實踐成果表示肯定,并結合世田村的實際情況,與團隊進一步探討如何解決世田村缺少資金、留不住人才等高質量發展過程中面臨的問題。交流結束后團隊成員受益良多,對世田村的客觀條件有了更深的理解,并將總體調研情況進行作進一步復盤,在世田村原有的“紅+農”創新模式的基礎上將其完善為“紅+農+電商”的新經濟模式,為鄉村振興做出了身為大學生能夠發揮的生力軍作用,圓滿完成了本次社會實踐活動。
紅色旅游對產業的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發展世田村的紅色旅游業在一定程度上能帶動世田村當地的經濟發展,從而進一步實現鄉村振興。在此次活動中,團隊始終踐行“學以致用”的理念。一方面,團隊的組織協調能力、獨立思考能力、分析解決問題得以提升。另一方面,團隊在不斷發掘世田村紅色文化的價值,把握鄉村振興的時代脈搏,深思“紅+農”模式如何落實到現實的同時,也為世田村未來紅色文化旅游的發展提供新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