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學生網長沙8月22號(記者 鄺奕、蔣凱儀)訊
飲水安全直接關乎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國家陸續出臺了相關政策維護好飲用水安全,其中農村供水工程是一項保民生、得民心、穩增長的惠民工程,是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一項重要內容。為探尋國家政策對鄉鎮供水廠運作的影響,進而探究有關鄉鎮飲用水安全的村民幸福感,并助力解決飲用水水質安全問題,湖南工商大學資源環境學院鄉鎮飲水安全調研小分隊于2022年8月16日前往益陽市南縣華閣鎮集中供水廠進行調查。
工作人員告訴成員潔水池面積應占尾水處理設施總面積的40%以上,池內可以種植蓮藕、荷花等水生植物,四周岸邊可種植美人蕉植物,合理選擇植物種類,分類搭配,保證四季均有植物生長。可以看到青青的水,長勢茂盛的荷花,綠意盎然,凈化效果較好。
圖為新型荷花過濾池
隨后在工作人員的帶領下小組隊員參觀了過濾系統。“過濾系統近年也有了更新和升級”供水廠工作人員如是說。
圖為過濾系統
最后來到加藥車間,工作人員介紹到,水經過濾后,濁度進一步降低,同時亦使殘留細菌、病毒等失去渾濁物保護或依附,為濾后消毒創造良好條件。消毒并非把微生物全部消滅,只要求消滅致病微生物。消毒的加氯量()在1.0-2.5g/m3之間。消毒后的水由清水池經送水泵房提升達到一定的水壓,在通過輸、配水管網送給千家萬戶。
圖為加藥車間
“主要是經濟問題得到了解決”,工作人員向小隊成員分析道,“根據政府出臺的政策,水價做出了相應的調整,提供了更優良的供水服務,保證了水質和水量,給予農村弱勢群體優惠,水價調整后不會造成農村居民消費支出較大的影響,還能形成良好的節水意識,減少資源浪費。”
華閣鎮依政策實行了清潔小流域治理,清潔小流域治理就是在傳統小流域綜合治理基礎上,把水土流失防治與水資源保護、面源污染治理、與污水處理等結合到一體的一種新型治理模式。按照這種模式水體清潔、生態良性循環、人居環境改善,如今污水治理已能保障村民的飲水安全,鳥語花香的情景也指日可待。
近年來,華閣鎮開展大通湖湖泊南縣流域水環境治理、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以控源截污、河道整治、疏浚活水、生態修復等措施,通湖渠道清基掃障、畜禽養殖污染整治、農村改廁全面摸底排查等專項行動,在流域內開展一場“大掃除”,充分調動廣大群眾共同參與水環境治理的積極性,力爭通過集中整治,有效改善流域內生態環境。
唯一不足的在于部分村民的飲水安全意識較為薄弱。今后可以組織一些飲水安全的知識宣講,以此提高村民飲水安全意識,水質標準也將隨之上升到新高度。新時代大學生應將所學知識付諸于實踐,幫助解決實際民生問題,升華境界,實現自身價值,為社會獻出堅實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