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師學子三下鄉:探究直播帶貨,實踐普法助農
針對現當下互聯網上各電商平臺正進行得如火如荼的網絡直播帶貨的現象,江蘇師范大學法學院的步睿、張翌晨、左城煒、康雨晨、李億佳五名同學將目光投向鄉村,投向農民,組成了“直播助農”志愿服務隊開展暑假實踐活動,試圖探究該模式下農民的實際應用與效益并進行普法援助以及實踐服務。實踐團隊前往直播助農模范村——銅山區房村鎮展開了實踐活動,我們將活動分為農產品直播實地調研和實踐普法兩個部分。
我們發現,近些年來由于產業互聯網形態的迅猛發展和逐步完善,其對各個垂直產業的產業鏈和內部的價值鏈進行的重塑和改造尤為顯著。在此基礎上,這一經濟形態不僅在各個領域例如制造業、農業等都發揮出了特殊的創新性和改革性,并且為多種群體創造了更多的商業機會。而之中首當其沖的,便是為當代人所熟知的“直播帶貨”的模式。作為新型商業模式,直播帶貨在各個方面都具有廣闊的前景和發展道路。但與此同時,因其形式的多樣化、平臺的種類繁多、主播的身份熱度以及產品質量的良莠不齊,需要相關法律法規的約束。于是在普法環境相對不穩定的鄉村地區,農民的直播帶貨問題具有相當的探究價值,也是促進鄉村地區產業轉型,推動地區產業生態提升的路徑之一。
經過多次的小組會議與討論研究,各成員決定采取“問卷+訪談”的形式,即對農民進行問卷調查并且通過實地訪談的形式接觸當地的直播帶貨團隊。希望通過此舉能夠初步得知當地農民對于直播帶貨這一模式的了解程度和地區普法情況,同時調研鄉村直播帶貨的現場以便進行流程的熟悉和相關法律法規的對應適用情況。
實踐隊成員向當地農民開展了調研以及普法活動,并自主參與到了當地村民的勞動生產工作中去。從我們獲得的信息來看,多數村民對直播帶貨這一話題敏感度略顯不足,但幾乎都對此方式表現出積極的態度,一致認為,或許這可以為當前時代背景下的農產品找到一條較為合適的出路。此外,由我們在種植園直播帶貨現場進行調研取得的信息可以得知:直播帶貨的整個流程并不像在手機頁面上看上去那么簡單輕松,鏡頭前的是主播,而看不見的地方是一整個團隊的團結協作,每一個環節的完善才能保證直播間的流暢推售,理貨員、客服、售后、直播者等等都有其特定的任務,并不是單靠一個主播在鏡頭前賣力推銷就能做到的。與此同時,在詳細了解直播帶貨的內容后,實踐隊成員步睿得出初步結論:在直播帶貨之中,該行為涉及到民法、稅法、公司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各種管理辦法甚至刑法的范疇。所以帶貨團隊至少應了解相關的法律法規,才能盡可能地避免發生糾紛或者引起相應的法律問題。
在活動的最后,我們采取了走訪以及講座的形式進行了普法。于此同時,也邀請了一些路人參與了調查并且在合理位置組織張貼了普法海報以便多人觀看。此次普法活動也獲得了眾多村民的一致好評,法律的重量在人們心里又沉重了一分。
在這次的實踐活動中,江蘇師范大學法學院“直播助農 鄉村振興”普法調研實踐隊走進農村,走進農民,用切身體驗和實際行動探究了當前鄉村直播帶貨的情形以及成功開展了調研普法的活動,向人們展示了真實的直播帶貨團隊和實踐隊成員專業的法學素養。在新互聯網時代,直播帶貨不失為一種好的產品銷售途徑,尤其是對于優質的農業產品來說,但如何在把控品質和保障服務的同時兼顧握緊法律的準繩,仍是任重而道遠。
作者:張翌晨 來源:“直播助農,鄉村振興”普法調研實踐隊
掃一掃 分享悅讀
- 山西大學生讓非遺技藝年輕態
- 5月16日,2025山西省大學生“非遺正青春”校園演說大賽特色節目展演在山西大學音樂廳圓滿落幕。
- 0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