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飛快發展的同時也拉大了城鄉貧富差距,為深入理解習近平同志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的“鄉村振興”戰略以便更好的為解決“三農”問題提出合理的建議,江蘇科技大學伯藜學社組成的江蘇科技大學重慶鄉村調查團以重慶市巫山縣脆李產業鏈為例,于2022年8月20日至24日在重慶市巫山縣曲尺鄉進行了為期四天的社會調研活動。

圖為調查團成員在當地果農帶領下前往果園進行實地考察。(中國青年網通訊員 吳世偉 攝)
八月的重慶,熱情似流火。盤山公路沿江而建,巫峽兩岸,是一望無際的綠。客車穿梭在一片片李樹果園之間,時而冒進、時而遲緩,仿佛與這巫山江水遙相呼應,共啼山水江岸之鳴。在當地鄉政府的安排下,我們得到了對當地果農采訪的寶貴機會,當然,熱情的果農們對我們的采訪也表現出極高的熱情。
據張阿姨介紹,我們了解到巫山以前村里算得上是沒有路的,只有一些以前的人走下來的泥巴路,但至脫貧攻堅工作開展以來,舉全村之力,宣傳落實扶貧政策,查民情、找對策、做規劃,一心解決脫貧難題,就這樣,巫山步入了脫貧致富的快車道?梢钥闯,果農勤奮很重要,但政府的關鍵領導更為重要,果農就像那摸黑走夜路的人,政府好比是那燈,沒有燈,那還不知道要跌跌撞撞多久,才能找到正確的路。
“路修起來了,村里又組織大面積的種植脆李喲。”巫山借助其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大力打造巫山特色化脆李,很多人就是通過脆李才了解到的巫山。脆李帶給巫山的變化不僅是提高了當地果農的經濟收入,通過銷售脆李,更多的果農認識到了電商的力量,也愿意主動嘗試直播帶貨,我認為,這在信息化時代是很重要的一種能力,有益于讓巫山地區的人民更了解時代發展的趨勢,緊跟國家發展節奏,部分程度上還有益于搭建新農村走向規;F代化的發展道路。

圖為調查團成員采訪巫山縣黨委委員譚兵。(中國青年網通訊員 吳世偉 攝)
調查團經巫山縣曲尺鄉政府黨政辦公室負責人劉東介紹,有幸采訪到了重慶市
巫山縣曲尺鄉黨委委員、人大主席譚兵。據譚主席介紹巫山縣曲尺鄉今年種植脆李200多畝,產量約2.4萬噸,產生的總經濟價值約3億人民幣,這在以前是想都不敢想的一筆巨款,但國家脫貧攻堅戰開展后,曲尺鄉通向外界的渠道被打開,巫山脆李開始被廣大群眾所知曉,巫山脆李這個品牌也就火了起來。

圖為調查團成員向巫山市民問路。(中國青年網通訊員 吳世偉 攝)
其實在我看來,巫山火的不僅僅有巫山脆李,更有巫山當地的風土人情、社會現狀。在活動開展初期,因為我們不是本地人,與他們有著語言溝通障礙,再加上對巫山本地的道路不是很熟悉,而巫山小路錯綜復雜,因此,調研活動開展困難重重,這也讓第一次參加社會實踐活動的我們有了一種無力感。但熱情的巫山人民讓我們又重新看到了希望,他們不僅會溫柔耐心的、一遍遍的跟你重復所說的話,只為了讓你能聽懂;還會不辭辛勞,放下手頭要做的事,帶著我們在錯綜復雜的巫山小道中到達目的地,對于這份友好,我們感動萬分,這片淳樸的風土人情,讓人如沐春風,絲毫不比可口的脆李差。
這次調研活動讓我有了頗多感悟和收獲。在調研起初和陌生人打交道我還是有些不好意思,沒有足夠的勇氣去上前詢問,自己不好意思開口,怕耽誤別人時間,很多次話都到嘴邊了,就是卡在喉嚨里,說不出來,這樣不僅耽誤了時間,還耽誤了工作進度,但是凡是總有第一次,當我第一次成功開口向別人詢問脆李售賣情況時,內心也很是激動,才發現和別人溝通也沒有自己想象的那么難。終于,在大家共同的努力下,我們獲得了寶貴的數據和經驗。
這次社會調研活動的經歷不僅鍛煉了我的社交能力,培養了我主動開口和陌生人交流的勇氣,同時也充分發揮了我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鍛煉了我的獨立思考能力和實踐能力。這次活動還讓我明白了集體力量的強大,龐大的數據信息,如果讓一個人來處理的話,估計十天半個月都不能得到結果,但我們調查團七人合理分工,各司其職,幾百份的調查問卷,一天就整理完成,各類信息處理得條理清晰。
最后我想感謝巫山縣曲尺鄉人民政府的所有工作人員和巫山縣的友好市民們,感謝你們這段時間對我們的照顧和支持,這次調研我學到很多,收獲滿滿,這將會是我人生中的一筆寶貴財富。(通訊員 鄭燁)

圖為調查團成員與曲尺鄉黨委委員譚兵的合影。(中國青年網通訊員 吳世偉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