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了解紅色歷史,傳承先輩艱苦奮斗的精神,繼續發揚中國共產黨不畏犧牲的革命精神。2022年8月15日,滁州學院地理信息與旅游學院赴紅色景區實踐小分隊來到安徽省阜陽市臨泉縣千里躍進大別山紀念館,通過實地實踐去深切感受中國人民解放軍當時由戰略防御轉為戰略反攻的偉大戰績,領略黨的明智領導和人民軍隊保家衛國的英勇事跡。
在暑期實踐開始之前,我們先查閱了有關紀念館的詳細歷史資料,方便在實踐過程中更好的融入到當時的歷史情境之中。1947年6月,劉伯承、鄧小平遵照中共中央和毛澤東同志的戰略部署,率晉冀魯豫野戰軍主力強渡黃河,千里躍進大別山,揭開了中國人民解放軍由戰略防御轉為戰略反攻的序幕。為了在中原立足生根,劉鄧大軍選擇人口眾多、給養豐富、地勢偏僻的臨泉縣作為指揮中心和休整之地,在此運籌帷幄、指揮作戰長達88天,將解放戰爭推向國民黨統治區,成為中國革命戰爭史上一個偉大的轉折點,繪就了一幅濃墨重彩的雄渾畫卷。
為緬懷這段光輝歷史,教育啟示后人,在省及阜陽市各級領導的關心支持下,2013年6月臨泉縣投資興建千里躍進大別山紀念館,經過兩年多的建設布展,2015年8月30日正式建成開館。紀念館位于臨泉縣韋寨鎮吳營村,展廳面積1000平方米,分為轉折前夜、千里躍進、揮師臨泉、精神永駐四個部分。展館充分運用聲、光、電等科技含量較高的現代手段,通過景觀塑造,模擬指揮、戰爭場面,配以浮雕、繪畫、照片等,逼真地再現了解放戰爭時期劉鄧大軍在臨泉長達88天的戰斗生活全景。

圖 1臨泉縣韋寨鎮
千里躍進大別山為轉入全國性的戰略進攻奠定了基礎。這一創造性的戰略決策、獨特的戰略進攻樣式和豐富的作戰經驗,給毛澤東軍事思想增添了新的內容。挺進大別山是1947年6月,在解放戰爭中,人民解放軍劉鄧大軍向國民黨統治地區大別山實施進攻的戰略性行動。此戰,是解放戰爭的一個偉大轉折,在這一歷史轉折關頭,中共中央軍委以晉冀魯豫野戰軍主力組成戰略突擊隊,在各解放區軍民的策應和后面兩路大軍的配合下,采取無后方的千里躍進的進攻樣式,直搗國民黨軍統治的大別山區。創建了大塊革命根據地,威脅其首都南京和武漢兩大重鎮,為轉入全國性的戰略進攻奠定了基礎。在后來的淮海戰役的時候,劉鄧在大別山的戰略游擊區的建立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如果沒有劉鄧在西線的積極運動和作戰,則無法達成對國民黨在徐州周圍集結的重兵集團的包抄任務,則只可能是華東野戰軍在徐州東北地區打一個小規模的淮海戰役。
1948年十一月十五日夜,中原野戰軍攻占宿縣,殲敵一個師,切斷了敵徐州與蚌埠間的聯系,完成了對徐州的戰略包圍。這是淮海戰役發展成為巨大的戰略決戰規模的關鍵。而中原野戰軍,也就是劉鄧部在大別山地區的躍進,使得他們能夠占據一個有利的攻擊位置,從而能夠與華東野戰軍實現東西夾擊這樣大規模的戰役合圍。

圖 2行軍圖
在查閱過詳細資料后,我們小隊更加渴望去紀念館深入實踐一番。暑假期間仍有部分地區有疫情,我們在確保安全的情況下才開始了實踐活動,來到了紅色革命遺址——千里躍進大別山紀念館。剛到達紀念館,我們就深受周圍氛圍的感染,領略到了紅色文化的巨大價值。紅色文化教育不僅有助于大學生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方向,還能增進我們的愛國主義感情。改革開放以來,各種思潮涌入中國,大學生思想易受影響和波動,甚至有個別學生出現偏離社會主義的情況,對國家和社會情感淡漠,通過紅色文化教育,有助于幫助大學生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方向和加強愛國主義教育,激勵他們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前進,增進其愛國主義感情。

圖 3千里躍進大別山紀念館地址
在紀念館附近,有一處公園,名為“軍民魚水情公園”,公園內老人孩子悠閑快樂。新中國成立70年了。70年來,中國共產黨一路櫛風沐雨、披荊斬棘,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戰勝了一個又一個艱難險阻,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彪炳史冊的人間奇跡。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新中國是無數革命先烈用鮮血和生命鑄就的。要深刻認識紅色政權來之不易,新中國來之不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來之不易”。正是因為有了這來之不易的紅色政權、新中國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我們才能擁有今天的美好生活。

圖 4軍民魚水情公園
受夏季高溫以及疫情影響,內館尚未開放,于是只在館外拍照留念。

圖 5紀念館正門

圖 6館內一覽
在紀念館后方,我們發現了一處舊址紀念碑,陽光灑在其上,猶如革命先烈揮灑的鮮血與汗水。

圖 7劉部大軍淮西指揮部舊址
通過本次實踐活動學習,我們感受到了軍命先輩們艱苦備斗的革命精神,深刻感受到了先輩們在血與火的艱難歲月里鑄就的敢于犧牲、無私奉獻的革命精神,要把革命的優良傳統和革命精神與升級轉制工作結合起來,樹立為黨和人民長期艱苦奮斗的思想,保持吐盛的革命意志和堅韌的革命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