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財學子三下鄉:堅定人民立場,傳遞助殘力量
為了貫徹落實兩會精神以實際行動迎接黨的二十大召開、堅持”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工作方法,響應2022殘疾人就業宣傳年主題的同時對深圳市殘障人士創業就業現狀有更全面的認知了解,廣東財經大學法學院一夏好運團隊于8月3日至7日到達深圳市龍華區開展為期5天的2022年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
一夏好運團隊通過人物深度訪談調研,發放調查問卷等實踐形式,深入調查龍華區殘障人士代表性幫扶機構以及現代化基層治理相關情況,探究深圳市助殘事業目前發展的程度、未來發展的方向以及黨建引領基層治理的”北站品牌”。團隊由點到面,分別了解了其中發展成果較為豐碩的典例如憨小孩烘焙空間、由政府重點幫扶的IC愛創空間、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北站社區。
第一站:憨小孩烘焙空間
在憨小孩烘焙空間的調研過程中,團隊重點采訪了憨小孩烘焙空間的負責人鄭智元先生。通過采訪,團隊了解到創辦烘焙屋的想法來自于臺灣幫助唐氏綜合征人士的成功案例,采用烘焙的形式可以讓殘障人士碰撞出更多生活的火花,將自己一些有趣的想法變成美味又可愛的面包。憨小孩”起源英文“HandShowHigh”,寓意“手舉高高”,蘊含“我能,我可以!”展現出殘疾人奮斗、自信和頑強的精神,也代表對殘疾人自強不息的認同、贊許和支持。烘培空間還有專門邀請面包師傅進行一對一的教學,并且每一款產品,都有詳細的配方圖解,里面有詳細步驟配合圖片講解,以及詳細配方比例。政府在烘焙屋走上正軌的過程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包括提供場地以及銷售渠道等全方位支持。現憨小孩烘焙屋的生產環節已經基本完善,目前致力于在周邊社區開設更多銷售點,形成其自身的銷售覆蓋網絡。負責人鄭先生在采訪中提到說“殘障人士群體對工作很負責,很認真,有著自己的想法去學習自己想要的東西。”
團隊還采訪了憨小孩烘焙屋的店長余強。當問及對于處在就業困難中殘障人士有什么想說的時,他用手語表達了殘障人士就業其實不太適合太復雜的人際環境和會受到社會偏見的困擾并且十分感謝龍華區助殘事業發展對殘障人士帶去的幫助。如龍華區助殘事業之中的一些企業給聾啞人士提供了合適的崗位與機會,包括以聾啞人士為主的上門家政,洗車以及面包咖啡等服務行業工作,已經為聾啞人士提供了上百個工作崗位,成為了聾啞人士在社會中的一個港灣。余強先生認為自己作為一名聽障人士工作者,要干好工作,造福一方殘疾人,應順勢應時,抓住機遇,積極實踐,在創新上、完善工作機制上狠下功夫,努力推動殘疾人事業又好又快發展
第二站深圳市龍華區殘障者就業創業基地——IC愛創空間
在走訪憨小孩烘焙屋后,一夏好運團隊深入深圳市龍華區殘障者就業創業基地——IC愛創空間,探究深圳市龍華區助力殘障者多元化就業創業的模式和機制。在龍華區殘聯大力支持下,經過兩年多的共同努力,2021年11月12日,龍華區殘障者就業創業基地(IC愛創空間)被省殘聯認定為首個“廣東省省級殘疾人創業孵化示范基地”。為對IC空間的空間分布、運行模式等有個初步了解,團隊在基地負責人胡先生的介紹和引導下實地參觀走訪IC愛創空間。通過走訪,團隊可以看見員工們利用3D打印技術完成的成果和作品,以及正在繪制設計模型的員工們。基地內運行有序,設施齊全,環境優越,還包括盲文書籍閱讀區、無障礙空間3D投影體驗等具有特色的部分。同時,團隊了解到目前 IC 愛創空間孵化的均是殘障者自主創業型的工作整合型社會企業,具有可行性的商業模式和持續自我造血的能力。一共包括 22家機構100多名工作人員,68%為殘障人士,涉及軟件開發、AI 人工智能、3D 打印、芯片設計、視覺設計、翻譯、 文創研發、手機維修、盲人按摩、心理咨詢、法律服務、文體服務、健康養生、電商、視頻 拍攝等多個行業及服務。比如“深圳市互聯心科技有限公司”、“春雪會計”、“慧心咨詢中心”、“深圳市歐 大翻譯有限公司”等等。其中IC空間起著橋梁的作用,溝通著殘障人士與企業,為殘障人士提供政策咨詢、法律服務、心理支持、創業孵化、技能培訓、資源整合,即六位一體的服務。此外,團隊還了解到政府和社區在就業創業政策、基礎設施建設、資源共享對接等方面也發揮著積極的作用,為殘障人士打造出一個多元創新的空間環境。不僅如此,還營造了一種團結互助的助殘氛圍。其中基地的墻上列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殘疾人一個也不能少”等的字樣,基地里積極向上的氛圍,也吸引著越來越多的殘障人士加入到基地當中進行就業創業。
為了進一步了解在疫情背景下,基地是如何更精準化地助力殘疾人士,團隊對基地負責人胡先生進行了深度訪談。其中團隊了解到基地會對殘障人士進行專業化培訓及個性化匹配,利用平臺、資源等優勢,根據企業需求、類型匹配等篩選出合適的崗位后,再推薦給殘障人士挑選。不僅如此,為了推動鄉村振興、助殘扶殘,龍華區民政局(殘聯)率領社會企業,先后20次深入深圳對口幫扶地區廣西鳳山、巴馬、東蘭、羅城等地,開展居家就業崗位培訓、心理輔導、短視頻農產品帶貨等技能培訓,幫助600多名殘障小伙伴實現就業增收。同時在鳳山縣殘聯牽線搭橋和支持下,與愛心企業發起了由政企聯手策劃實施、發動社會力量參與的“五個養豬人”公益扶貧助殘養殖項目。 憑借當地天然養殖的優勢,通過定制年豬、天然喂養、線上養豬、智能呈現等方式幫助殘疾人圓創業夢,弘揚”愛心助殘圓夢”的正能量,探索“互聯網+N”的公益助殘新模式。截至目前,基地已做好三年規劃,計劃助推殘障人士就業創業質量提高,擴大助殘范圍及規模,助力更多的殘障人士就業創業。在對基地成員鄭女士進行專題訪談時,團隊更加詳細地了解到基地所帶給殘障人士的實質性的幫助和影響。鄭女士表示基地為殘障人士就業提供十分舒適的辦公環境,一起工作的殘障人士都十分友好善良,沒有被孤立的感覺,希望更多的企業能入駐到基地里能讓更多殘障人士找到適合自己的工作。
第三站北站社區
一 夏好運團隊于實踐期間的最后兩天走訪了北站社區,了解社區黨建、公共服務和基層治理方面的情況。北站社區黨群服務中心重點展示了社區黨建工作,以及共建和美家園的愿景。在參觀走訪北站社區黨群服務中心的過程中,團隊觀察到服務中心在疫情背景下仍然能夠安全有序地組織進行輕松有趣、形式多樣的社區活動讓居民參與其中,提供方便快捷的業務線上辦理和專門的核酸采樣場所,積極落實把民生作為最大黨建,持續做好解民困難的暖心工作如完善綜合窗口服務、推動服務資源下移、加強服務力量保障、開展車站便民活動。北站社區調動全體居民群眾參與社區治理,堅持社區的事情由大家商量,構建起保障社區治理居民全程民主參與、發展成果全社區共享的“一社三會”(居民代表議事會、社區專家參事會、黨員群眾共享會)治理結構,積極構建社區共治共享新格局。團隊深入體會到習近平總書記對北站社區的囑托——“要堅持依靠居民,依法有序組織居民群眾參與社區治理,實現人人參與、人人盡力、人人共享”。截至目前,北站社區也還在不斷地完善,穩步地向前發展,展現出屬于北站社區活力與潛力。
在整個實踐調研過程中,團隊通過比對各個助殘機構的發展情況,更加立體直觀地感受到深圳市助殘服務方面的發展進程。通過對各個負責人及員工代表的采訪調查,更加深刻地體會到黨的核心領導作用和政府對助殘行業方面的積極幫助。團隊將通過這幾天的實踐調查結果為殘疾人就業創業方面機構做出宣傳方案建議并總結相關方面發展不足,促進大學生對目前殘障人士就業創業困難的了解,帶動當代大學生參與相關行業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團隊在未來將會持續關注殘疾人就業創業方面服務的發展,積極參與助殘扶殘的志愿活動,助力殘障人士在未來能更輕松地找到適合自己的就業發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