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感悟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帶來的不易成果,2022年7月15-20日,廣東財經大學金融學院“W&H”團隊一同前往廣東省汕頭市澄海區蓮華鎮和隆都鎮開展社會實踐活動,通過深入基層走訪鄉村等方式,采訪調研澄海區鄉村振興進展情況,了解當地產業發展狀況,分析旅游業、文化產業、手工業等多產業融合發展對鄉村振興的意義,為鄉土建設灌注新活力。
走訪村委會,村中變化振民心為充分了解前美村村情,團隊于16日走訪前美村村委會。工作人員熱情介紹前美村在黨建引領、居民生活精神文化等方面的情況,重點講解在鄉村振興工作中的具體做法以及前美村近年來所取得的鄉村振興成果。
“前美村黨委正在積極推動鄉村振興戰略,堅持‘以責任人帶一班人,以一班人活一盤棋’,持續實施‘鄉村+旅游+農業’的發展思路。目前村內已完成雨污分流、自來水網改造、基礎設施建設、加強文化教育等各項民生實事,路面水泥化、巷道硬底化工程使鄉村面貌煥然一新。”工作人員向調研團隊員們說到。
走訪文園小筑,古建筑顯隆都底蘊
前美村的古建筑極具歷史氣息,擁有濃厚的歷史底蘊。實踐隊此行拜訪至“文園小筑”。文園小筑是前美村的一座精致的百年小書齋,是典型潮汕建筑之一——“駟馬拖車”。主人熱情招待實踐隊隊員,屋內隨處可見老師同學們的創作與合照,中西合壁的裝飾風格為小筑多增添了幾分人情韻味與文藝情調。據主人介紹,文園小筑會為寫生者提供住宿,田園詩意的民宿環境必然成為當地旅游業發展的點睛之筆。
走訪鄉村產業,“互聯網+”激發生產活力
竹篾手藝是當地的傳統產業。在走訪中實踐隊發現,互聯網平臺為竹篾工藝提供廣闊的消費需求和傳播途徑,許多從未了解過竹篾工藝的人們可以通過互聯網平臺清楚了解竹篾工藝制作,帶動當地產業經濟發展,為更多有特色的產業振興工作提供經驗。
除了走訪竹篾工藝作坊外,團隊還參觀當地番石榴、小番茄、玉米種植等特色農業,了解當地農業發展的“合作社+家庭農場+種植戶”的模式,創新特色農業,當地村民表示:“多虧了這種模式,提高了我們抗風險的能力,增加了大家的收入”。
走訪紅色基地,紅色文化賦能文化振興
南溪是澄海著名的革命老區。為尋訪紅色足跡,追憶百年黨史,實踐隊前往南溪老區革命紀念館實地調研。在紀念館,實踐團了解到南溪革命前輩們可歌可泣的對敵斗爭事跡和為國家、為民族的前途命運赴湯蹈火革命精神。除圖文并茂的革命故事介紹外,不少實物展品更體現了籌建者的細致用心。館中展示著革命時期的用品武器,如手電筒,水壺,“三八大蓋”等用品。
走訪大自然,綠水青山促發展
蓮華鎮,是廣東省旅游特色鎮,以綠色生態為最大亮點。實踐隊前往蓮華鎮著名景點——大自然養生谷調查其發展現狀。經采訪相關工作人員得知,大自然養生谷的主要收入來源為門票,因為現在仍在建設中,所以游客比較少,談及未來期望,工作人員表示,相信隨著內部基礎設施的完善,憑著豐富的自然資源,將會吸引大批游客觀賞。
蓮華鎮因地制宜開發農事體驗項目,真正讓游客感受獨特的蓮華鄉土記憶。實踐隊前往具有蓮華特色的雅美農莊,對老板進行采訪。老板自豪地介紹自家的美食:“我們的特色是海鮮火鍋,旁邊還有菜園和果園,都是我們自栽種的,游客可以親自去摘來吃。”在分享喜悅的同時,老板向實踐隊為農莊在社交媒體上的宣傳詢問建議,希望提高農莊的知名度。
在本次活動中,實踐隊聚焦澄海特色鄉村振興路,充分了解到鄉村振興不只是單純的提升數據,而更應是腳踏實地地解決村民的生活問題,結合當地的文化特色,因地制宜得發展特色產業鏈群,帶動村民可持續性經濟發展。實踐隊隊員也會積極將所學知識轉化為社會實踐,助力鄉村振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