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下鄉”:探茅山革命老區,研保護性開發路徑
積極動員,啟航“三下鄉”
7月25日,調研隊在騰訊會議開展了實踐活動的動員大會。此次會議由隊長談雯寧主持,會議主要內容為:了解茅山革命老區基本情況、明確團隊成員分工、討論社會實踐的具體操作方法和流程等。
7月28日,茅山革命老區調研隊于江蘇省鎮江市茅山革命老區展開實地調研。團隊成員首先對當地居民進行了走訪調查,在居民之間進行了隨機采訪。同時,成員們也邀請大家填寫問卷調查。
7月29日,團隊成員前往參觀了茅山新四軍紀念館、茅山革命風景區、韋崗伏擊戰紀念館等。我隊對茅山風景區的工作人員進行采訪,隊員們了解到茅山風景區會定期檢查修繕紅色遺址,并將紅色遺址納入紅色教育路線的一環之中,讓前來參觀學習的人們不僅了解紅色文化更能懂得如何守護紅色文化資源。茅山風景區黨工委表示茅山地區將一直采用“康養+旅游+農業”的發展路線,將紅色資源轉化為發展優勢,重點著力老區的振興發展。
紅色資源帶來鄉村振興新機遇
(一)科學分類,靶向處置
紅色資源的保護、傳承和開發應該有重點、先后、區分,對于不同的紅色資源,更應該區分類型,進行針對性、個性化解決。在此基礎上,通過高層設計與實踐探索相結合,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規劃與市場相結合,線上與線下相結合,高校與民間組織相結合,充分發揮各方面力量。
(二)加強創新,打造品牌
茅山老區紅色資源利用要有創新精神,樹立自己的品牌形象。在理念上,充分挖掘其連接歷史、現在和未來的作用,實現各種資源的良性整合,形成具有社會價值和社會影響力的資源體系,拓展“紅色資源+”的思維,合理融合科技元素,調動多方力量進行宣傳創意。如改善資源分布點之間的交通設施、網絡超鏈接、設計文創產品、開發VR參觀等。
(三)統籌兼顧,協調合作
科學認識境內資源的數量、質量、分布等,在此基礎上,明確各級政府的權利和義務界限,著力督促各部門、各層級各司其職、各司其職。同時,還應建立及時反饋和實時督導機制,及時了解執行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并及時糾正和解決。此外,還可加強人才隊伍建設,拓展和更新各級管理紅色資源文化的人才庫。
(四)宏觀調控,保護開發
紅色資源是自然環境中容易枯竭的資源,除了保護、傳承和發展,相關人員還應及時關注動態過程監管和宏觀調控。紅色資源開發后,衍生為產品,成為民眾消費的對象。但其紅色資源的基本屬性沒有改變,紅色資源不能因發展需要而異化、泛濫或溶解。在開放過程中,除了考慮開放的收益外,有關主管部門還應重點考慮繼承和保護的有效性。
(五)紅色旅游,煥新動能
茅山新四軍紀念館打造的“小兵”系列文化創意產品,受到了市場的好評;蘇南抗戰勝利紀念碑“碑下放鞭炮,空中響軍號”的奇觀,也引起了很多游客的好奇。紅色旅游逐漸成為社會新時尚。在旅游的過程中,游客還帶動了紅色資源領域的商貿、餐飲、住宿等行業的發展,實現了經濟效益的提升。
(六)開展活動,吸引流量
切實開展各類具有重要意義的革命傳統教育活動。依托茅山革命根據地的紅色革命歷史遺跡、優美的自然風光和源遠流長的傳統農業文化,整合革命根據地周邊的紅色資源,開展歷史文化節、燈會觀光等,統籌規劃、分步實施,帶動周邊經濟社會發展。
作者:茅山革命老區調研隊 來源:多彩大學生網
掃一掃 分享悅讀
- 山西大學生讓非遺技藝年輕態
- 5月16日,2025山西省大學生“非遺正青春”校園演說大賽特色節目展演在山西大學音樂廳圓滿落幕。
- 0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