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三下鄉”:重溫紅色經典 繼承紅色基因
今年是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習總書記在講話中全面回顧了100年來共青團堅定不移聽黨話、跟黨走的青春歷程,充分肯定了共青團在黨的領導下,團結帶領一代代團員青年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所作出的重要貢獻,深刻闡明了共青團和青年工作的歷史經驗,對當代青年寄予殷切期望,對做好新時代共青團工作提出明確要求。
為了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青年的希冀與寄語,深入了解基層黨組織普及紅色文化、發揚紅色精神的現狀,蘇州科技大學人武部下屬的國防協會“紅色青年說”宣講團隊深入地方紅色熱土、社區街道等基層黨組織,通過參觀紅色革命紀念館、實地走訪、主題宣講、發放問卷等調研形式,通過感受并講述有內涵、有溫度、有共鳴的“紅色故事”,重溫百年建團的紅色革命進程,為社區傳播紅色精神提供“養料”,提升社區居民的凝聚力,在嚴峻的時代考驗下提升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播種一顆“紅色的種子”
中國紅色文化有一個形成、發展、積淀、豐富、創新的文化演進過程。為了激發實踐成員們的宣講熱情,學習如何更好地宣講紅色故事,蘇州科技大學國防協會聯合文學院青協于7月8日晚八點展開了一場線上宣講團培訓暨分享會。漢語國際教育專業2011班的張雯同學分享了她在2022年寒假期間展開的“青春筑夢,砥礪前行”紅色專項活動的相關經驗;漢語言文學師范專業1912班的黃淑萍同學分享了團隊組建以及項目開展的一些經驗。同時實踐成員們提出了關于實踐的問題及困惑。宣講團培訓后,實踐團成員們的心中播下了一顆紅色的種子。
追尋遍布的紅色足跡
漫溯中國的紅色歷史進程,實踐團成員們于8月3日至5日分別在各自家鄉進行實地走訪。
實踐成員滕敬文和張倩分別去到了中國革命的搖籃、著名的革命老區——井岡山革命博物館和紅軍長征會師地——寧夏博物館;孔振寧和李睿分別去了山東建立中共地方組織較早的地區之一的日照抗日戰爭紀念館和中共代表團南京談判時期住所—南京梅園新村紀念館。各個場館里陳列的遺跡遺物蘊藏著博大深厚的紅色資源,是十分寶貴的精神財富。無論是中國革命歷史最偉大的革命根據地井岡山,還是艱辛的紅軍長征過寧夏,亦或是人民解放戰爭時期成為華東地區鞏固的后方根據地的日照,還是中共代表團深入虎穴與國民黨周旋談判……中國共產黨在華夏每一寸土地上都揮灑了片片熱血。
而實踐成員周雯慧和蔣樹言則深入基層,挖掘來自身邊的紅色英雄故事。抗美援朝老兵蔣年芳和“李爺爺”的英雄故事,形成了一抹永不褪去的紅色,令人聽之聞之無不動容。
跟隨紅色歷史足跡感悟了其中的“紅色精神”后,實踐成員們也同樣積累了豐富的紅色歷史資料,為紅色宣講蓄力。
紅色宣講前的蓄力——“紅色調研”
實踐走訪結束后,為更好地呈現宣講效果,“紅色青年說”宣講團隊成員孔振寧以調查問卷的形式進行了調研。從收到的共208份調查問卷中不難看出,長期以來以各種形式進行的紅色文化教育取得較為顯著的成效,但紅色文化活動的開展方式多元需優化改善;紅色文化產業建構頗有成效。然而人們對于紅色文化的認同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需要價值領域的不斷強化。紅色文化只有在價值上達成共識,才能成為中國人民共同的精神財富。在新時代下,我們應當做好精化,不斷創新優化紅色文化教育形式,豐富教育內容,增強學習體驗,這也正是紅色經典故事宣講及調研的意義所在。
將激情揮灑進紅色宣講中
一切準備工作就緒后,紅色宣講周于8月13日正式開始。李睿同學召集社區青少年,向他們講述了那段國共南京談判的艱難歲月。宣講結合實地走訪中的感悟,大家深刻感受到了中共代表團以及中共中央南京局同志們在黨中央的領導下為了國家、人民的利益,忠誠奉獻、不畏艱險,深深激勵了在場的青少年們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征程上,擁有一如既往的勇氣、魄力、凝聚力。
孔振寧同學則向參與宣講會的觀眾們分享了日照農民運動等青年一代的紅色故事,引起了在場青年們的深深共鳴。在紅色故事基本講述完畢后,為鞏固效果以及更多的了解青年對于紅色文化的認識情況,開設了互動環節,得到了青年們較為積極的反饋,宣講活動取得圓滿成功。
結語
通過本次實踐,團隊成員們有了很深刻的感受和體會。探尋紅色足跡的實地走訪讓成員們將書本中的紅色知識具象為眼前真真切切的紅色遺跡,感悟到了真正的“紅色精神”;挖掘到了抗美援朝老兵親身經歷的紅色英雄故事,為老人留下一份熱血記憶;通過講述有內涵、有溫度、有共鳴的“紅色故事”,共同重溫百年建團的紅色革命進程。本次實踐活動,加深了實踐成員及社區居民對于習近平總書記重要精神和黨中央政策的理解,努力將學習成果轉化為發展成果,在嚴峻的時代考驗下提升了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及凝聚力紅色精神的“養料”,在未來將會源源不斷地被輸送進社區大街小巷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