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學生網蘇州7月4日電(通訊員 施旖 武悅蕊)青年孕育無限希望,青年創造美好明天。一個民族只有寄望青春、永葆青春,才能興旺發達。為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干部的先鋒模范作用,以深入宣傳、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江蘇第二師范學院文學院積極響應時代號召,于7月4日,以“永遠跟黨走,奮進新征程”為主題,通過尋訪紅色遺跡、采訪調研、實地采風等方式,于蘇州市吳江區七都鎮廟港社區爃爛村黨群服務中心深入開展了紅色教育實踐活動。
圖為志愿者在爃爛村黨群服務中心宣講。多彩大學生網通訊員 施旖 攝
為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精心設計開展有內涵、有人氣的宣傳教育活動,深入開展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活動,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干部的先鋒模范作用,江蘇第二師范學院文學院暑期社會實踐團隊于7月4日在蘇州市吳江區七都鎮廟港社區爃爛村黨群服務中心開展了“永遠跟黨走,奮進新征程”的主題宣講活動。
團隊綜合疫情防控要求以及返鄉就近的原則,采取線下面對面、小范圍、互動式宣講,力求講透創新理論、講好發展成就、講清形勢任務、講明發展前景。
前期準備
宣講團成員們相繼走訪了爃爛村五徐港、徐楊港、陸家港等多個村社單位及村戶,進行了廣泛而深入的民情調研,通過征詢民意及搜集村社網絡平臺的相關信息,結合當地發展現狀與前景未來,因地制宜,用心選擇宣講內容及形式,以總書記“平語近人”式的話語,講述美麗江村故事。
宣講伊始,宣講團成員們向前來參會的各村級干部表示慰問,就“村社篇:小康關鍵看老鄉”與各位干部一同回顧了近年來爃爛村在“鄉村振興”方面取得的突出成就。有關“產業振興”方面,宣講團成員們則對七都段太湖治理對太湖水質及周邊環境與鄉民生活的影響進行了較為具體的講述,進而建言可以進一步開發“網紅太湖”的影響力,以使相關旅游觀光產業得到持續發展。接著,宣講團成員們又依據當前新建“勃倒廳”——榮瀾閣的規劃,闡發了對相關“增收惠民”項目的一些想法并提出可行建議,獲得干部們的一致認可。
“生態振興”與“文化振興”
宣講團成員們通過結合當地“美麗庭院”的考察結果與“美麗鄉村健身公園”的評選成果,闡述了村社及周邊環境的改善情況。同時,又以乒乓球場、籃球場等基礎設施的建設為例,代表村民向相關工作人員表達了對該“健民利民”政策的感謝與認可。
宣講團成員們同村干部們一起回顧了送戲下鄉等惠民活動的開展,認為該系列活動不僅有助于豐富村民精神文化生活,而且有助于民俗文化的推廣。隨后,志愿者針對當地墻畫及村規民約的完善問題同各村級干部交換意見,提出建設美麗鄉村應全面貫徹落實“因地制宜”的理念,打造“魚米之鄉”的特有江村文化景致。
青春篇:初生牛犢不怕虎
緊接著,宣講團成員們主要就習近平總書記:對青年學生的寄語、給青年學生回信精神和《習近平與大學生朋友們》等內容,結合當地全民“戰疫”的經歷,講述青年,尤其是青年學生“初生牛犢不怕虎”的美好精神。宣講團成員們提議,在走“人才振興”的路上可以重視青年,信任青年,給它們提供更為豐富多樣的舞臺,使其各自長處得到充分發揮。如:制定相關的村社人才培養計劃,鼓勵大學生積極投身志愿服務、普通話推廣與方言保護、民俗文化傳承與創新、勞動實踐、村鎮崗位實習、鄉企創業等。
圖為爃爛村在榮瀾閣舉辦的送戲下鄉系列文化惠民活動之越劇《五女拜壽》。七都微信公眾號 供圖
黨建篇:擼起袖子加油干
宣講團成員們主要依據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以及習近平講話中關于實干方面的內容,同各村級干部進行理論學習,以助其更好地扎實于基層工作,踐行人民至上的實干精神。
宣講臨近尾聲,宣講團成員們就“提供便民利民服務”、“拓寬民意征集渠道”、“加快產業轉型升級”、“豐富精神文化生活”、“密切臨近村社聯系”、“建立健全監督機制”這六個方面,對爃爛村的未來發展提出了具體可行的建議。最后,宣講團成員們表示作為新時代的青年大學生,同時也是爃爛村的一份子,深切地認識到“鄉村振興”之路上自己所肩負的使命與擔當。
同時,實踐小組亦深刻了解到:想要社會取得長足、向好的發展,就必須不斷增強基層黨組織的政治功能和組織力、凝聚力,不斷提升社區精細化治理、精準化服務水平,以契合新時代對基層黨組織建設的新要求;還要積極發揮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要著力抓組織振興、人才振興促鄉村振興,守牢糧食安全底線,抓好鄉風文明建設,推進科技人才助農助產,大力發展村級集體經濟,鞏固脫貧成果,促進農民增收,讓發展成果更多更好地惠及人民群眾。
圖為青年大學生幫助老人取件。多彩大學生網通訊員 施旖攝
新征程是每個人的新征程,志愿者和各村級干部一起再次學習了新時代對基層建設所提出的新要求,明確并深化了“要讓初心使命在內心深處真正扎根,把永遠忠于黨與人民落到行動上,繼承弘揚黨的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為黨和人民的事業赤誠奉獻”的理念,以期在新的趕考之路上,能夠交出讓組織、人民與自己都滿意的答卷,從而回應習主席對基層建設者的殷切期盼。(通訊員 施旖 武悅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