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理學子三下鄉:安全科學與工程學院與夢同行,共筑產業扶貧發展,實現鄉村振興
為了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會議精神,踐行大學生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安徽理工大學“與夢同行,共戰脫貧” 發展成就觀察團的志愿者前往“新華村”和著名的豆腐村進行深度調研,考察十八大以來取得的全面脫貧的成就。
6月27日,志愿者們前往“新華村”進行調研。在領導和老師的帶領下,志愿者們先后游覽了“安新菜園”和當地的科技蔬菜大棚,以及食品加工廠。在“安新菜園”和蔬菜大棚里,我們見到了忙碌的農民,他們面朝黃土背朝天,一滴滴汗水灑落在田埂間,一顆顆蔬菜收獲在喜悅中,汗水終會帶來回報,脫貧之路終將走出成效。
在食品加工廠中,志愿者們在當地領導和加工廠工作人員的帶領下,參觀了加工廠中存放產品的冰柜,還走進車間,參觀了食品加工廠所使用的面條生產機,在工作人員的介紹下,志愿者們了解了面條制作的七道工序,面條生產機器的使用手法,以及加工廠生產出來的面條的銷路。“國家的政策好了,幫我們修蓋了這么一間面條加工廠,當地的產業發展有了進步,這還是靠我們張書記和國家的大力支持。”面條廠工作人員如是說到。近年來,很多貧困縣和貧困村的扶貧產業實現了從無到有、從有到優的跨越,為打贏脫貧攻堅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以及鄉村振興打下了堅實基礎。
離開食品加工廠,志愿者們在領導和老師的帶領下前往科技蔬菜大棚,在前往大棚的路上,我們看到了很多在辛苦工作的大爺大媽,雖然在烈日下勞作很是辛苦,但他們滿是汗水的臉上依舊洋溢著笑容,可以看出對未來的生活充滿希望。
志愿者們走進大棚,在當地領導帶領下,參觀了整片科技蔬菜大棚,詳細閱讀了有關科技蔬菜大棚的介紹,了解了科技蔬菜大棚對扶貧工作的幫助和重要意義,同時志愿者們近距離觀察大棚中的作物,感受科技給農業生產帶來的變化和便利,也深刻體會到農民勞作的不易。新華村聚焦鄉村振興,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以產業振興為引領,大力實施產業富民戰略。將大棚蔬菜種植作為產業結構調整、群眾增收的重要舉措,堅持“輸血”與“造血”并舉,不斷發展壯大蔬菜大棚種植,拓展銷售渠道,切實提高群眾收入,使蔬菜大棚變成了群眾的“小康棚”。
志愿者們走到村民家中,與村民親切的交談。志愿者們先后拜訪了當地的衛生所,百歲老人與空巢老人。在與村民的交談中,志愿者們了解到當地的扶貧政策大有成效,人民生活質量大有提高。當志愿者們提到扶貧干部張書記時,村民們都對張書記贊不絕口。
在村中空巢老人的家中,志愿者們在與老人的交流中得知,老人沒有子女,也沒有經濟來源,生活開銷全靠政府的幫助,生活雖然拮據,但老人仍舊對生活充滿希望,對扶貧干部張書記滿是贊賞之詞。在村中衛生所里,我們與老人交談得知家中兒女在外打工,在當地干部張書記的幫助下,家里的經濟條件逐漸變好,生活也擺脫貧困,在一步步的變好。
“依托食品加工及科技蔬菜大棚等產業,持續推進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機銜接,推動鄉村走向全面振興、共同富裕,讓脫貧群眾過上更加美好的生活。”新華村相關負責人表示。
6月29日,志愿者們前往著名的豆腐村進行調研。剛入村口,便看到一個高大寬敞的門樓,上書“中國豆腐村”,彰顯出此地的獨特之處,進村一路走來,道路兩邊是充滿古風的建筑,豆腐坊一座接著一座,與“中國豆腐村”相呼應。
在豆腐坊中,志愿者們了解了制作豆腐的幾道工序,觀察了豆腐的一道制作流程。在與工作人員的交談中得知,豆腐全部都是當天產當天買,大多銷往酒店、飯店等餐飲場所,需求量較大。關于制作出的豆腐的品質問題,工作人員提到,豆質、水質都很重要,缺一不可,志愿者們了解到制作豆腐的不易。離開豆腐坊,志愿者們查看了當地制作豆腐的水源,清澈見底,當地能成為“中國豆腐村”也絕非偶然。發展產業是實現脫貧的根本之策。“大泉村”因地制宜,把豆腐產業作為推動脫貧攻堅的根本出路
經過幾天充實的社會實踐,志愿者們充分感受到十八大以來取得的全面脫貧的成就,體會到“新華村”在扶貧干部張書記帶領下,在全村人民的勤奮勞作下,必將以燎原之勢快速發展,實施鄉村振興,著重發展當地產業,脫貧致富,實現小康。完成了脫貧攻堅的偉大歷史性成就。“大泉村”根據當地優勢,充分發展當地特色產業,不斷做大做強,成為了遠近聞名的“中國豆腐村”。此次調研活動充實且有意義,作為新時代的大學生,我們會時刻牢記自己的責任與使命,積極投身基層建設,為中國夢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作者:張嘉寶 來源:安徽理工大學
掃一掃 分享悅讀
- 山西大學生讓非遺技藝年輕態
- 5月16日,2025山西省大學生“非遺正青春”校園演說大賽特色節目展演在山西大學音樂廳圓滿落幕。
- 0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