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理學子三下鄉:
“蝶變大灣,脫貧新顏”觀察團調研革命老區發展現狀
為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會議精神,踐行大學生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6月22日-6月24日,安徽理工大學“蝶變大灣,脫貧新顏”革命老區發展成就觀察團的志愿者前往金寨大灣村進行深度調研,考察大灣村自十八大以來取得全面脫貧的歷史性成果,調研老區特色產業發展,深刻領悟黨的用心良苦,喜迎二十大,聚焦新目標,永遠跟黨走,奮進新征程!
大灣村黨總支第一書記余靜在為金寨干部學院成員講解總書記座談調研畫面
6月22日,余靜在給金寨干部學院成員講解時志愿者們也來到跟前參與到其中的學習,余書記說道和總書記座談是我終生難忘的經歷,總書記說的話我歷歷在目,當時總書記語重心長地囑咐大家:“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一個不能少,特別是不能忘了老區,老區人民養育了我們。”特別是拉著村民的手一句句地問候,大家都不禁浸濕了眼眶,黨和國家從來沒有忘記我們,而我們更要加把勁,牢記總書記教導,打好脫貧攻堅戰!
02 特色產業助振興 美麗大灣全脫貧
據悉,大灣村擁有多種農產品生產和基礎建設設施,比如茶葉、天麻、羊肚菌、黑毛豬、大別山牛羊、將軍菜、靈芝、光伏發電、風力發電、數字鄉村等等,而其中最具特色的必屬茶業,當地盛產六安瓜片、金寨黃芽。6月23日下午,志愿者們前往當地的茶園調研當地茶業發展現狀,來到茶園,工人正在辛勤地灌溉種植地,負責人熱情地為志愿者們一一解答,帶志愿者體驗炒茶的過程,講解茶文化,而志愿者也對談話做了詳細記錄,從負責人口中得知,該家茶園建于2019年,具備完整的營業資質,由于這幾年的模范帶頭作用被評為金寨縣脫貧攻堅先進集體,茶園有著完整的生產流程和銷售模式,從采茶到包裝,這每一個過程無一不經過反復檢查,直至做出完美品質的茶葉。她說“保證品質是茶業發展的根本,經營六安瓜片絕對不能砸了自己的招牌”。在營銷方式上面他們也有獨到之處,茶期向當地村民以不低于市場價招工,提供了眾多崗位,和旅游業聯動,賣給當地的農家樂、民宿代為銷售,真正做到自產自銷;除了線下售賣,他們還有網售渠道,做直播開網店,把茶業這一行辦得熱火朝天。
03 走訪基層傳精神 聯系群眾聽故事
志愿者團隊到達了陳澤申爺爺家,爺爺家在山上,門口砌平的石階,上臺階后就可以看到門口擺放一圈的凳子,那正是習總書記16年來到大灣村調研座談遺址,而當時坐在習總書記旁的老漢便是陳澤申,爺爺回憶道自從習總書記來后,每年都會有學生來這里走訪學習。爺爺的家里售賣當地種植的農產品,茶葉,花生,百合等,爺爺很耐心的給我們講解這些產品的來源,功效,作用。爺爺說:“自從脫貧了以后,生活也都提高了,以前可以養豬,養羊,炒茶,現在年紀大了,在家門口接待游客,賣賣土產品,也挺好。現在這個地方是老宅子,再往山上去就是我的新房子了。”曾經貧困的小山村,曾經身體病弱的老爺爺,都迎來了嶄新的容顏。
志愿者在大灣村新時代文明實踐廣場合影
經過這幾天充實的實踐活動,志愿者們深刻感受到大灣村的美好發展現狀,同時體會到大灣村在黨的偉大領導下、在黨總支第一書記余靜的辛勤帶領下、在全村人民的勤奮勞作下,大灣村正以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之勢快速發展,改天換地,傳承大別山精神,實施鄉村振興,著重發展特色產業:種植業、旅游業,吸引了一大批慕名前來的游客,品十大名茶賞風水寶地,既加快鄉村產業轉型,又使全村人的腰包鼓了起來,完成了脫貧攻堅的偉大歷史性成就。從昔日人們口中的“貧困村”變成了遠近聞名的“美好鄉村”,離不開全村人牢記總書記教導,踐行初心,擔當使命,艱苦奮斗,聽黨話跟黨走,創造了全村全面脫貧的奇跡,使得革命老區重煥榮光,成為金寨縣的一張亮麗的名片。此次調研活動充實且有意義,作為新時代的大學生,我們會時刻牢記自己的責任與使命,積極投身基層建設,為中國夢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