覽大河全貌,傳萬古文脈文/賀貝嘉、單李壹陽
黃河滔滔,自西向東孕育無數文明,為依土而居的沿岸子民帶去生的希冀。但近幾十年來,黃河生態問題日益嚴重。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規劃綱要》,要求各地區各部門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把黃河文化和生態治理擺在了重要位置。根據“十一五”科技支撐黃河研究項目顯示,黃河流域結構性污染問題突出,濕地萎縮,水生態失衡。所以,黃河流域生態資源保護,已刻不容緩。
山東科技大學能源與礦業工程學院“精益求精”團隊積極響應暑期高校大學生“三下鄉”的活動號召,以研讀相關政策文件,調查問卷統計等形式了解黃河現狀。后分為濱州、寧夏、青島、濟南、四個分隊,在黃河三角洲農業創新中心、山東省黃河河口管理局、鄭黃河大橋、寧夏地質博物館、濟南市黃河山東水環境監測中心等22個地點協同開展社會實踐調研、黃河水質檢測及文化學習與宣傳活動。
為了更好地調研“母親河”目前的水質情況,了解黃河沿岸有關政策與治理措施,山東科技大學能源與礦業工程學院“精益求精”實踐團隊為成員配備水質檢測工具箱,通過線上指導為團隊成員講解箱中各種工具的用途和使用方法,并邀請到了地球科學與工程學院夏璐教授蒞臨會議提出指導和建議。團隊同時走訪了黃河山東水環境監測中心調研學習,并在各地河務局工作人員的幫助下熟悉了水質檢測方法,準備前往進行實地調研。團隊對黃河上中下游的生態治理和后期發展情況進行線上調查,線下實地調研,收集湖區治理情況,了解黃河水質治理情況。
在線下實地調研的過程中團隊多地協同開展,分別對黃河上游、中游、下游的黃河水進行取樣,水樣采取以總體控制,局部加強的方式由上游向下游逐個取樣并結合黃河流域的水質分析結果。并將檢測結果與相關論文文獻數據比較,發現黃河水質整體較以前有明顯改善,污染治理效果可觀,且入海口水域水質保護成果最為明顯。團隊在檢測分析過程中與指導老師、相關專業人員進行交流學習,以期望能助力黃河水質向善向好發展。
尋根之旅—寧夏實踐過程中,大家還參觀了寧夏博物館和寧夏地質博物館。博物館以聲、光、電等多種技術手段給予視覺的沖擊,展現了黃河幾千年的發展歷程,使大家深切感受到母親河的發展歷程和文化脈絡。對于黃河段的探訪以及對周圍居民的采訪,都使成員們身臨其境感受到黃河的雄偉博大,彰顯了中國共產黨在百年之間對黃河治理的重視,也體現了黨對黃河文化的高度自信以及所做的突出貢獻。同學們紛紛表示,要進一步弘揚黃河文化,傳承“團結、務實、開拓、拼搏、奉獻”的黃河精神。在強化了成員的歷史責任感和愛國主義精神的同時進一步加深了大家關于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重要講話精神的理解。
溯源之行—濟南濟南隊成員前往趵突泉仇志海黑陶藝術館,通過了解黑陶文化,進一步深入了解黃河流域的文化底蘊,厚植黃河保護之心。通過參觀,大家了解了黑陶材質、制作過程等內容,進一步加深對黃河文化的理解。非遺傳承人打理的黑陶工坊,一抔抔來自黃河的膠土,伴黃河而興。參觀黑陶博物館,是“精益求精”實踐團隊的又一個完美注腳,使得團隊成員深刻認識到黃河流域文化的絢麗,明白與黃河相關的每個文化符號,都在歷史里沉淀和成長。
成員們還針對黃河水質以及宣傳推廣現狀提出了自己的見解。如根據不同的發展情況制定相應計劃,通過宣講,講座,舉辦相關活動等方式,幫助大眾了解黃河,宣傳保護黃河相關政策,并借助各地團委推出的相關活動,組織進行黃河垃圾清理等活動,切實幫助當地黃河文化學習與宣傳。
博觀之途—濱州濱州分隊成員則來到了濱州市圖書館地方文獻館,濱州市博物館,黃河樓等地進行了相關的黃河文化學習與宣講活動,讓更多人了解黃河文化。在地方文獻館,成員們了解到數千年前沿岸百姓的生活習俗;在黃河樓,大家登樓遠眺,在秋水共長天一色的風光中領略黃河的博大;在惠民敏好培訓機構,成員們講所見所感娓娓道來,增強下一代對于黃河文化的感知與熱愛……通過調研與宣傳活動的開展,大家進一步體會到這條曠古爍金的大河在中華民族發展過程中不可或缺的作用,窺見黃河文化寶貴的精神內核。
宣傳之程—青島青島分隊為完成黃河文化學習宣傳的目標,分別來到了青島新夢想文化培訓學校、東營市黃河三角洲動物園、黃河入海口生態旅游區、黃河文化館、黃河三角洲現代農業技術創新中心等地進行學習宣傳。在青島新夢想文化培訓學校,成員通過大學生志愿者的宣傳和呼吁,讓青少年了解黃河目前所面臨的環境問題,加強民間環保力量之間的溝通交流,探索建立黃河保護的民間環保力量。在黃河文化館,團隊成員領略了黃河歷史與文化的雄偉壯麗。從巴顏喀拉山的涓流融為浩蕩大河,黃河一路奔流向東,最終在齊魯之地匯入大海。城市沿黃而起,浸潤了大河氣息,黃河氣息的磅礴而敦厚,自有黃河的時空來處;人們沿黃而局,日常的生產作息中孕育起的中國的古老文明,每一次新工具的發明和改良,每一次新食物的發現和烹飪,每一次讓生活更好的閃念和行動,都是文明的推動和積累。文化宣傳與探尋的實踐讓“精益求精”能源護河團隊青島分隊的成員們切身地了解到了黃河流域的文化底蘊,在傳播黃河文化的同時呼吁社會關注黃河的文化傳承與發展,為助力黃河文化傳播添磚加瓦。
20世紀80年代,黃河流域水污染日益加劇。經過流域內各級人民政府、黃河水利委員會和全社會的不懈奮斗和艱苦努力,如今,已逐漸遏制了水資源質量嚴重惡化的趨勢,為保障流域水安全發揮了重要作用,促進了流域經濟社會持續發展。然而,黃河流域水資源不足,水生態脆弱等固有特性,決定了流域水資源問題很難從根本上得以解決。流域經濟社會持續發展將使水供求關系長期緊張。廢污水排放量居高不下,河流生態水量難以有效保障……流域水資源保護承受的巨大壓力短期內難以緩解,水質惡化風險始終存在
加強水資源保護,促進流域有限水資源的合理高效利用,減少和修復對水資源的破壞,是黃河治理中長期而艱巨的任務。
通過本次調研,精益求精團隊初步了解到黃河水被污染的情況,并發現黃河水污染主要以農業污染為主。隊員們更加堅定了保護母親河的決心,也希望通過自己的行動,號召更多的人加入其中。
仰望星空,腳踏實地,我們將立足專業優勢,服務黃河戰略。在黃河生態保護方面,計劃在黃河流域水質取樣檢測的基礎上,展開對地上河現象等具體專題的探究;在黃河文化方面,將持續深入學習黃河文化,結合社會熱點,采用線上與線下活動相結合的方式對黃河流域的優秀結晶進行傳承和宣傳。
實踐團成員在學習后表示,水資源保護、節水型社會建設工作任重而道遠,我們應將繼續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持把節水優先、強化水資源管理貫穿于治水的全過程,以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為全面建設新農村,為鄉村振興而奮斗。黃河作為中華民族的母親河,每個炎黃子孫都應愛之守之。
人民治黃七十余載,大河安瀾,水患彌絕;尾閭通暢,區域安寧;水潤綠洲,強國富民。
黃河文化豐富的時代價值讓它在每一個時代都熠熠生輝,也因此,宣傳黃河文化成為黃河在發展過程中的重要一環。立足黃河,望遠處河水滾滾而來,我們看到的不只是黃河的恢弘磅礴,更是當代青年人所肩負的責任。當代大學生作為新時代的領航人,將把這份榮譽感帶進日常學習中,擔當起黃河治理這份義不容辭的責任,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注入新的青春活力,為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上升貢獻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