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桃8月18日電(通訊員 周文琳)
為助推科普下鄉、弘揚科學知識、提升全民科學素養,同時培養大學生實踐能力、提升專業素養,漢江師范學院物理與電子工程學院“筑夢科技·溫暖下鄉”小分隊立足學院專業特色,于7月8日赴湖北省仙桃市彭場鎮易橋村開展系列活動。
經過認真細致地準備,在參加了出征儀式后,隊員們終于踏上了征程。

圖1:實踐團隊與指導老師共同探討活動具體安排與相關規劃
7月8日下午,隊員們到達實地,易橋村黨支部書記及村長、村民都對實踐團隊的到來表示十分歡迎,并給隊員們介紹了易橋村相關情況,據村黨支部書記王書記所說:“村中大多數是中、老年人,他們對科學知識是心存渴望的,只是他們沒有途徑和方法,希望你們的活動能做出成效,你們自身也能有所收獲”
7月9日上午8時,活動正式開始,隊員們拿出提前準備好的調查問卷深入村內,四名隊員分成兩個小分隊,挨家挨戶進行走訪,通過訪談式調研搜集村民的生活狀況及對科學知識認知程度。
匯總問卷調查結果后,經團隊討論得出造成當地村民科學素養不高的原因大致有三點:一是村內居民年齡結構偏向老齡化,青壯年人大多數在外地上班,村民們不太會上網“沖浪”,也沒有人向他們講解新的科學知識;二是村內平時舉辦的科普性活動較少,村民們參與度也不高;三是大多數村民對國家的政策和目標了解較淺。以“碳達峰碳中和”為例,問卷調查過程中我們提出與此相關的問題時,近80%的村民根本不知道這兩個詞的意思。對“雙碳”目標也基本不了解。

圖2:團隊隊員與村民耐心交流
結束了第一天的走訪,隊員們回到易橋村黨員群眾服務中心認真討論今日調研結果,并為后面的活動做進一步規劃,根據實際情況調整開展模式。
7月10日,響應仙桃市創文活動的號召,易橋村開展村內大掃除活動,實踐團隊隊員積極參與,幫助村民清障除雜,履行鄉村綠化美化行動方案,經過一上午的掃除活動,隊員們認識到提升村民科學環保意識的重要性,并據此研討活動進一步的開展方案。
7月11日,隊員們召集了社區中的一些孩子,并在黨員活動室宣講了防溺水知識、急救知識和用電安全知識、社區志愿者也積極參與我們的活動,助力活動的順利開展。孩子們十分踴躍,對我們所宣講的知識表現出了濃厚的興趣,這十分有利于我們倡導科學方法、傳播科學思想、弘揚科學精神。
7月12日,團隊的實踐活動已近尾聲。今年是香港回歸祖國25周年,在宣傳科普知識的同時,為培養孩子的家國情懷與愛國主義精神,隊員為孩子們講述了香港從被他國侵占到回歸祖國的歷程,并帶領孩子們學唱《東方之珠》。
“讓海風吹拂了五千年,每一滴淚珠仿佛都說出你的尊嚴;讓海潮伴我來保佑你,請別忘記我永遠不變黃色的臉!”伴著優美舒展的旋律,我們的實踐活動也到此結束。活動結束后,團隊成員與參與活動的孩子們合影。
據悉,本次漢江師范學院物理與電子工程學院“筑夢科技·溫暖下鄉”實踐小分隊鄉村振興社會實踐活動從實地調研、科普知識、歷史宣講、協同交流等方面展開,包括調研、訪談、宣講三個主要部分,其中調研包括于制作問卷、發放問卷、整合問卷結果以及提出改進方案;訪談包括于交流鄉村農戶對自然科學以及社會科學知識認知程度,和對國家政策的了解程度;宣講包括于科學知識宣講和歷史知識宣講。整體活動分為兩個維度,一為鄉村農民對科學知識知多少的情況進行調研;二為科普知識進農戶,提高農民科學素養,助力農村現代化,助力我國“鄉村振興”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