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洪妙裔盡神仙,戲術偏⼯最少年。”6月20日,實踐團前往再芬黃梅公館進行采訪調研,經過前期聯系,成員們有幸采訪到安慶黃梅戲二團著名演員、中國戲劇家協會會員、中國音樂家協會會員李萍。
采訪中,李萍表示受疫情影響很多線下黃梅演出被迫暫停,但再芬黃梅公館的演員們從沒有停止練習,劇團上下由領軍人物韓再芬帶隊,各司其職,毫不懈怠,積極調動全體成員,保證練習不中斷,爭取培養出更多德藝雙馨的優秀黃梅戲演員。同時,她說到疫情對于劇團是困難也是寶貴經歷,在疫情期間,再芬黃梅公館多措并舉,采用新興傳播方法,與安慶文化局聯手開拓云劇場,借助抖音直播實現黃梅演出,通過錄制發布短視頻,極大提高了黃梅戲的知名度,幫助更多人了解黃梅戲,通過與線上觀眾互動,了解觀眾需求,從而實現自我革新,幫助劇團實現未來新發展、新突破。
提到黃梅戲的傳承,李萍結合自身經歷與再芬黃梅公館對演員的要求表示,劇團始終堅持上班,過去劇團的一貫制度是前一天有表演則新一天可休息,而現在的劇團則要求演員每天上班練功,要求演員們在日復一日的練習中磨練過硬本領,實現自身縱深發展,劇團成員也積極配合劇團的各項安排,多數成員在上班前便自發前往練功房“練私功”,良好的風氣幫助劇團在競爭中實現突破,在比較里爭獲雙贏。此外,談及自身經歷時,她表示在四十多年的從業生涯中,她始終把每日練功看作第一要務。自十五歲進入劇團,能夠將熱愛的黃梅戲化為終身從事的事業,她十分慶幸,也很感激在年少時遇到領頭人韓再芬。她感慨,是舞臺賦予了她別樣的力量和良好的精氣神,正因為多年來,她在“生旦凈末丑”多重角色中鍛煉自我,提高能力,增長本領,才能夠一步一步將熱愛轉化為事業,可見傳承其力量之大,同時再芬黃梅公館也積極在少兒藝術團中尋找可造之才,挖掘適合從事的孩子進入黃梅戲童子班,有效幫助黃梅戲的傳承發展,截至目前,童子班練習已卓有成效。
問及李萍自身對黃梅戲的了解,她說到,黃梅戲自民國時期為人所知,當時只是小范圍傳播,建國時期由于嚴鳳英才有一定的知名度,到上世紀六十年代傳播到香港、東南亞等地,黃梅戲其自身兼容并包,與話劇、歌劇兼收并蓄后迎合多種年代,滿足各類需求,由此黃梅戲實現了進一步發展。近年來,2012年“戲曲進校園”政策的推行,幫助黃梅戲進入國內多所高校,培養出一大批年輕觀眾和演員,真正實現了臺上臺下共為一體。
對于黃梅戲的跨文化傳播,再芬黃梅公館也有自己的努力,例如,將演出舞臺搬到國外、采用英語等多類語言表演黃梅戲,幫助黃梅戲走出國門。
在劇本編創方面,再芬黃梅公館也有自己的創新之處,前些年響應國家扶貧政策,推出一系列扶貧曲目,被中央調為地方示范性演出,在編創上大膽扶持年輕人才,著力挖掘能夠與時代并進的新興人才,實現編劇、編曲、配戲、服裝等全面年輕化,使年輕人成為黃梅戲發展的主力軍,這一理念也是韓再芬率先推出并要求推行,李萍表示韓再芬不僅是藝術家更是出色的管理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