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管學子三下鄉:“中國紅引領生態綠”,筑巢引鳳助力鄉村
濟南7月26日電(通訊員 王文強)2022年7月12日,為貫徹落實團中央的“三下鄉”政策,山東管理學院工商學院“中國紅引領生態綠”社會實踐團隊奔赴山東省濟南市萊蕪區牛泉鎮鵓鴿樓村開展實踐活動,通過實地走訪、調研、采訪、線上直播等形式深入挖掘當地紅色文化與綠色生態旅游資源,探尋紅綠融合發展新途徑,也讓更多的人了解鵓鴿樓村。
鵓鴿樓村的近代史是一部光榮的革命斗爭史,一度成為中共萊蕪縣黨組織活動的中心。中共山東省工委舊址、劉仲瑩等革命先烈的故居、紅旗飄萬代紀念碑… …濃厚的黨建氛圍、得天獨厚的紅色文化是鵓鴿樓村旅游發展的獨特優勢。
首先,實踐團隊來到鵓鴿樓村村民委員會,與村支部書記進行簡單交流后,在他的帶領下參觀了中共山東省工委舊址黨性教育基地,他從星火初燃、光耀齊魯,腥風血雨、前赴后繼,獨立斗爭、探索前行,鐵血擔當、自建工委,同仇敵愾、奮起抗戰等8個部分為隊員們講述了那一段光輝的歷史。隊員們駐足凝視革命史料和實物,認真聆聽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跡,敬意之情瞬息涌上心頭,傳承紅色基因,謳歌百年巨變,隊員們思想上得到了一次洗禮與升華。
之后,實踐團隊深入鄉村,實地考察了鵓鴿樓村綠色生態與鄉村振興的聯動關系。鵓鴿樓村現有山林面積3300畝,森林覆蓋率高達70%。山上排列整齊的太陽能板,帶來綠色環保的新能源,街邊的路燈也均由太陽能供電,節能減排、綠色環保。隊員們還走進鵓鴿樓村花生芽培育生產基地,與負責人在種植管理、營養價值、生產模式、產品銷量等方面進行了深入交流和討論。
為更好的探索鵓鴿樓村“紅+綠”的鄉村旅游發展模式,了解鄉村振興的發展現狀,隊員們在深入鄉村的同時,充分利用前期設計的“關于鵓鴿樓村紅+綠融合發展情況調查問卷”,面向當地部分村民開展了調研。作為新模式發展的受益者,生活在這里的人們也在為鵓鴿樓村更好建設“出謀劃策”。“現在村子環境變美了,再加上這里的紅色文化,既可以充實我們的思想,也可以讓我們的生活富起來。這在以前,可不敢想象啊。”一位村民認真填寫問卷后感慨道。
隊員們通過采訪還了解到,目前村里的旅游業發展處于起步階段,村民靠旅游業收益低,年輕人大多數都外出務工,空巢老人眾多,人才流失嚴重,針對這個問題鵓鴿樓村設立有鄉村振興孵化中心Ÿ青年會客廳,打造“青果驛站”品牌,售賣特色農副產品,以孵化中心為原點,輻射更多有理想、有信念、有勇氣的青年創客,筑巢引鳳,助力鄉村振興。隊員們實地考察了會客廳,在負責人的帶領下,參觀了其工作場所和本村特色農產品展示區。隨后負責人介紹了鄉村振興孵化中心是為農民售賣農產品的平臺,收益全歸農民所有,并分享助力鄉村振興的經驗,讓隊員們對實現鄉村振興有了更深的了解和責任感。
除線下實地走訪外,實踐團隊以新媒體直播、發布短視頻等喜聞樂見的方式向更多的人講述了鵓鴿樓村的故事。隊員們開啟了線上直播,在其過程中利用自己的專業優勢以生動有趣的形式鼓勵村民們堅持“紅色引領綠色發展”,通過“紅綠”融合,促進實現鄉村振興。
本次萊蕪鵓鴿樓村“紅+綠”鄉村行社會實踐活動,隊員們收獲頗多。實踐團隊將繼續深化調研成果,以紅色革命文化作為力量源泉,讓紅色精神轉化為加快高質量綠色發展的強大動力,幫助鵓鴿樓村走出一條“紅+綠”融合發展的特色之路,為鄉村振興注入新的發展活力。
作者:王文強 來源:多彩大學生網
掃一掃 分享悅讀
- 山西大學生讓非遺技藝年輕態
- 5月16日,2025山西省大學生“非遺正青春”校園演說大賽特色節目展演在山西大學音樂廳圓滿落幕。
- 0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