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引導我校學生踐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響應國家號召,促進鄉村振興穩定發展,奮力開創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新局面,以實際行動投身于深化改革開放、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新征程,迎接黨的二十大順利召開。2022年7月27日-8月5日,安徽信息工程學院“候鳥歸巢”實踐團在指導老師張貴強的帶領下前往黃山市開展社會實踐活動。
實踐啟程,開展授牌儀式
實踐團在指導老師張貴強的帶領下于7月28日前往黃山市徽州區巖寺鎮虹光村開展授牌儀式,巖寺鎮副鎮長,虹光村村黨支部書記方紅旗,指導老師張貴強及安信工“候鳥歸巢”實踐團全體成員參與此次授牌儀式。
(圖為安信工“候鳥歸巢”實踐團合影)
儀式開始,方紅旗對本次“三下鄉”暑期社會實踐活動團隊全體成員的到來致以熱烈的歡迎,并希望今后可以開展更多合作交流。隨后,張貴強老師代表實踐團對虹光村在此次實踐活動中給予的支持和幫助表示衷心地感謝,并與方紅旗書記簽訂并交換協議,為社會實踐基地掛牌,他強調同學們應當在基層實習中提升自我認知、社會認知、國情認知,加強人生規劃,培養社會擔當。安信工“候鳥歸巢”實踐團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序幕由此拉開。
(圖為授牌儀式現場)
志愿勞動進果園,社會實踐助振興
實踐團于7月29日在指導老師張貴強的帶領下前往黃山市徽州區徽黃生態采摘園進行調研學習。果園負責人汪延濱向實踐團提出活動的注意事宜以及相關建議,并大致描述了生態采摘園產業基地未來的發展藍圖。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在討論好相關工作后,實踐團成員在果園負責人的帶領下走進生態采摘園進行實地學習,負責人為實踐團成員講解并示范了水果的采摘過程。炎炎烈日下,成員們揮灑著汗水,積極體驗采摘的樂趣,互相討論,研究采摘的方法。此次果園活動旨在引領我校學生以實際行動走進城鄉基層,積極投身鄉村振興工作,在社會實踐活動中增強責任感和使命感。
(圖為實踐團成員與果園負責人合影)
深入走訪貧困戶,了解民情暖民心
7月30日,實踐團來到黃山市徽州區巖寺鎮虹光村,在村委會委員葉海月的帶領下走訪村內貧困戶家庭,與他們展開詳細交談,通過交談,實踐團成員們了解到當地貧困村民大多是因病致貧,在鄉鎮政府及村兩委的努力下,實現了精準脫貧。實踐團成員在實際走訪中明白了鄉村振興離不開脫貧攻堅,在實際工作中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的有效銜接問題,才能唱響“三部曲”。
(圖為實踐團成員與貧困村民交談)
反詐宣傳進虹光,安全防范入人心
實踐團成員在村干部方建飛的帶領下于7月31日走村入戶進行防詐反詐宣傳,與村民們熱情地溝通。在宣傳活動中,實踐團成員向村民們發放防范電信網絡詐騙宣傳資料,詳細講解電信網絡詐騙的發案特點、詐騙手段,幫助村民們下載國家反詐中心App,并向村民們講解該軟件不僅能學習反詐騙知識,還能進行風險查詢、檢測并舉報詐騙信息等,有效避免詐騙的發生。
(圖為實踐團成員向村民宣傳國家反詐中心APP)
禮敬先烈先輩 追憶革命精神
8月1日上午,實踐團成員前往黃山市烈士陵園,學習革命精神,繼承紅色基因。走進黃山市烈士陵園,高聳的革命烈士紀念碑映入眼簾,“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個鎦金大字熠熠生輝。實踐團成員邁著沉重的步伐踏上去往紀念碑的階梯,感受著紅色情懷,回憶曾在這里為中華民族而奮斗的偉大先烈,感受新中國開創者的艱辛和無畏,使實踐團成員對艱苦奮斗、實事求是的革命精神有了更深刻的體會。
(圖為烈士陵園紀念碑)
正值午后,實踐團成員懷著崇敬的心情來到了新四軍軍部舊址紀念館,參觀了新四軍軍部會議室、司令部、大會堂等地,認真聆聽講解員聲情并茂的講解。紀念館內保存完好的家具物品,墻上的珍貴歷史相片,陳列柜中的抗戰遺物,生動地展現了當年艱苦的戰爭條件,使實踐團成員們切身感受了革命先烈浴血奮戰的崢嶸歲月以及戰士們無私的奉獻精神與百折不撓的革命精神。
(圖為實踐團于新四軍軍部舊址紀念館門口合影)
墨香書韻爍古今,感受徽風皖韻
8月2日,實踐團前往徽州區文化博物館參觀,了解徽州文化。徽州超高的雕刻工藝在這里可見一斑,徽州工匠以木、石、磚、竹為材料,施以線刻、淺浮雕、深浮雕等手法,一刀刀行走于材料之上,或勾畫磅礴的山河、或描繪民間的趣事、或再現雅致的墨寶,題材廣泛,千姿百態;雕刻細膩,紋路犀利明銳,行云流水,所刻之物各具神色,栩栩如生。這樣一座徽州文化博物館,濃縮的是歲月的影子,體驗的是徽州的夢想。就像人們常說的“無徽不成鎮”,這“徽”字寓含的是生生不息的希望。
(圖為實踐團于博物館前合影)
青春孕育無限希望,青年創造美好明天。此次三下鄉實踐活動架起了理論與實踐的橋梁,將知識與實踐的線緊密連接起來。實踐團成員通過實踐進一步增強了“四個意識”,堅定了“四個自信”,明確了當所肩負的歷史使命,將在新時代新征程展現新青年的擔當,展現屬于青年學生的青春熱情,為鄉村振興貢獻應有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