貫徹節約精神,反對鋪張浪費
6月22日與23日,河南科技學院教育科學學院暑假三下鄉實踐隊進行了“反對浪費,厲行節約”的線下活動,以開展班會活動和戶外講解的方式宣傳了節約精神
勤儉節約是浸透在中華民族骨血中的寶貴精神財富。孔子說:“奢則不孫,儉則固。與其不孫也,寧固。”把奢和儉孰好孰壞說得很透徹。“儉,德之共也;侈,惡之大也。”把儉和奢看作是大德和大惡的根本區分。杜甫的詩句“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揭示了當時社會的權貴奢華生活與百姓悲慘命運的巨大反差。陸游認為“天下之事,常成于困約,而敗于奢靡”,能否做到克勤克儉,成為關系事業成敗的大事。古代文人崇尚節儉,民間百姓也把節儉看作是持家有道的生活智慧,諸如“一日省一點,十年買片田”,“一年爛粥爛飯換頭牛,三年爛粥爛飯起幢樓”等俗語廣泛流傳,講的是通過有規劃、有節制地使用物品,不但可以避免匱乏,而且會積少成多。勤儉節約的傳統美德,反映出外在“節用”和內在“節欲”的辯證統一。
早在2013年,習近平總書記就在新華社一份《網民呼吁遏制餐飲環節“舌尖上的浪費”》的材料上作出批示,要求“浪費之風務必狠剎”,并強調堅決杜絕公款浪費現象。同年1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十八屆中央紀委二次全會上發表重要講話時強調,要大力弘揚中華民族勤儉節約的優秀傳統,大力宣傳節約光榮、浪費可恥的思想觀念,努力使厲行節約、反對浪費在全社會蔚然成風。此后,他又多次作出重要指示,大力提倡“厲行節約、反對浪費”。這次再對用餐浪費現象作出重要指示,進一步豐富和發展了我們黨在新時代厲行節約、反對浪費的重要論述,深刻闡述了新形勢下勤儉節約的重要意義、主要途徑、制度設計等重大問題,是歷史邏輯、理論邏輯和實踐邏輯的辯證統一。它的理論來源是馬克思、恩格斯提出的“社會公仆”、“廉價政府”等重要觀點,文化來源是我國傳統優秀文化中的尚儉戒奢倫理道德,歷史來源是我們黨在各個歷史時期形成的勤儉節約思想,現實來源是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中的節儉社會治理實踐。

圖為長垣市佘家二中,中國青年網通訊員段菲菲攝新鄉佘家鄉第二中學位于佘家鄉二中,新鄉佘家鄉第二中學以良好的校風、教風和學風,以優異的教學成績贏得了家長的滿意和社會的贊譽。校園環境優雅,碧草、紅花、綠樹,點綴期間,四季怡人。校園內精心布置的文化宣傳欄,散發著厚重的文化氣息,使學生處處“與先哲對話,與名師交流”,環境育人,潤物無聲。

圖為學生學習“反對浪費,厲行節約”,中國青年網通訊員段菲菲攝
提前與學校老師商量為同學們進行反對浪費的宣傳 ,以班會形式進行宣傳,班會主題為“反對浪費,厲行節約” ,班會時長為45分鐘,最后讓同學們發表了自己關于“反對浪費”的看法,同學們積極踴躍發言,闡述了生活中自己是如何節約的,說明本次班會有實際效果。

圖為在金水區的宣傳,中國青年網通訊員戎亞慧攝
以人物標語為宣傳形式,為人們講解“反對浪費,厲行節約”的相關知識,在居民區進行宣傳,更能夠吸引居民注意,在實際生活中宣傳,有利于人們形成“反對浪費,厲行節約”的觀點,并在生活中和實踐中踐行,養成節約的好習慣。

圖為在金水區的宣傳,中國青年網通訊員戎亞慧攝
讓當地居民也參與進來,有針對性地進行宣傳,說明宣傳要從小事做起,從娃娃抓起,將“反對浪費,厲行節約”這一理念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將節約貫徹到底。
“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勤儉節約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也符合中國的國情。厲行節約、反對浪費不僅是口號,更應是行動。
厲行節約、反對浪費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敗由奢””靜以修身,儉以養德”“儉節則昌,淫佚則亡”……古人的名言警句見證了勤儉的重要,而節約的美德鑄則就了中華民族綿延不絕的燦爛文明,勤儉節約的寶貴財富,任何時候都不能丟。
厲行節約、反對浪費符合中國的國情。我國雖然是糧食大國,但人口眾多,糧食安全面臨多重壓力;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所帶來的影響更是給我們敲響了警鐘,珍惜一絲一縷、節約一粥一飯,才能凝聚起抵御風險的深厚底氣和迎戰困難的強大力量。
厲行節約、反對浪費應從小事抓起。厲行節約不應只是口頭說說,而應該放在心上,用在行動上。應該從珍惜每一滴水、每一粒糧食、每一張紙、每一度電、每一滴油等小事上。行動是對節儉最好的踐行,節儉應從你我做起,從身邊做起,從小事做起。你我節儉一小步,社會進步一大步。
厲行節約、反對浪費應從娃娃抓起。幼兒是祖國的花朵,承載著建設祖國未來的重任。三歲看大,七歲看老,幼兒時期是幼兒性格形成時期,應該從小灌輸“節約光榮、浪費可恥”的觀念,樹立勤儉節約的意識。只有從娃娃的時候就埋下節約的種子,我們的祖國才會越來越好。
厲行節約、反對浪費不是一陣風,是我們每個人的責任,應落實到實處。我們應從身邊事做起,從小事做起,從你我做起,讓勤儉節約之花在祖國大地上競相綻放。我們不僅要成為節約的行動者,還要成為節約的宣傳者。我們也借此機會呼吁大家從自己做起、從日常做起,做到敬畏糧食、避免浪費、持之以恒、久久為功,珍惜糧食,從我做起。
通訊員:段菲菲 戎亞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