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貫徹黨中央、國務院關于碳達峰碳中和的重大戰略部署和可持續綠色發展理念,7月7日和7月9日,安徽理工大學地球與環境學院“碳”路先鋒調研團先后走訪國家級綠色礦山試點單位張集煤礦與國家級綠色工廠示范單位潘集選煤廠,通過實地考察、問答互動、問卷調查等形式,深入探尋企業在“雙碳”目標下的技術革新與實踐探索。
7月7日下午,調研團抵達安徽省首座千萬噸級現代化礦井——張集煤礦。在首次會面中,煤礦負責人向調研團介紹了張集煤礦的發展歷程、當前重點推進項目及未來人才招聘需求,調研團則圍繞企業落實國家雙碳政策的具體舉措、高校人才選拔標準等問題展開提問。初步交流后,負責人帶領團隊進入廠區實地探訪,重點介紹了兩項在建重點工程:礦井水處理及資源化利用工程與跨臨界二氧化碳井下制冷與地面熱能利用工程。據項目負責人介紹,工程完工后將實現礦井水資源化處理與二氧化碳循環利用,預計年減排二氧化碳數萬噸,為傳統煤礦綠色轉型樹立新標桿。

(圖為張集煤礦會議室交流 陳義龍攝)

(圖為參觀張集煤礦工廠 陳義龍攝)
7月9日上午,“碳”路先鋒調研團前往本次調研的第二站——潘集選煤廠。選煤廠工程師負責人首先在綜合樓調度室,通過實時監控與宣傳片,向調研團展示了潘集選煤廠作為國家級綠色工廠示范單位的特色優勢、發展歷程,深入解讀了“少人則安,無人則安”“工位代替崗位”等創新理念,并介紹了廠內先進的智能生產系統、智能管理系統等智能化體系;同時,負責人詳細解答了調研團關于運作模式可復制性、煤泥無量化實現路徑及產物利用方式等疑問。隨后,工程師帶領團隊進入生產車間實地參觀,調研團現場察看了具備分選功能的精煤振動篩、中煤振動篩,用于污水再利用的濃縮機、壓濾機,以及銜接各環節的內部運輸通道和外部外運系統等先進智能化設備,直觀感受到潘集選煤廠在智能化與環保化方面的顯著成效。

(圖為潘集選煤廠調度室進行參觀交流 陳義龍攝)

(圖為參觀潘集選煤廠設備 陳義龍攝)
此次“碳”路先鋒調研團的暑期“三下鄉”活動,不僅讓團隊成員實地見證了張集煤礦和潘集選煤廠在“雙碳”目標下的硬核實踐——從礦井水的循環利用、二氧化碳的創新應用,到智能化系統對生產效率與環保水平的雙向提升,更搭建起高校與企業間的深度對話橋梁。通過一手資料的收集與分析,團隊既深化了對煤炭行業綠色轉型路徑的認知,也為高校相關專業人才培養方向提供了實踐參考。這種“校地聯動”的調研模式,讓青年學子在行走中理解國家戰略,在實踐中明晰責任擔當,為后續投身“雙碳”事業積累了寶貴經驗,也為傳統工業與綠色發展的融合注入了青春思考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