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廣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是筑牢文化自信根基、促進民族團結、賦能鄉村振興的關鍵一環。為深化“三下鄉”社會實踐與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推廣的融合,7月6日,蘭州交通大學電子與信息工程學院“普傳千里”社會實踐團在勵志樓406室召開工作部署會暨出征儀式。院團委書記楊天霞老師及全體實踐隊員參會,共謀推普興鄉新篇章。

部署會上,楊天霞老師深刻闡述了推普工作的時代意義。她指出,普通話是溝通城鄉、聯結民族的橋梁,能有效促進文化傳播與交融,增進相互理解與認同。楊老師寄語隊員:“深入基層,既要當好‘語言老師’,更要成為‘文化使者’。以專業姿態融入地方,尊重文化特色,讓普通話真正走進群眾心田,成為鄉村發展的助推器、民族團結的潤滑劑。”
實踐團負責人李珂源同學詳細部署了核心任務:首先精準調研實踐地群眾語言基礎與需求;其次通過多樣化宣傳普及普通話實用價值;最后重點面向學生開展趣味教學,如“詩歌誦讀”、“繞口令”等互動課堂;并策劃普通話比賽,以賽促學。會議同步明確了小組分工、實踐對接、宣傳總結等環節,確保活動成效可見、可持續。




部署落定,旌旗待發。全體隊員齊聚勵志樓前,舉行莊重而簡樸的出征儀式。楊天霞老師再次殷切叮囑:“既要全身心投入推普實踐,更須時刻繃緊安全之弦,確保任務圓滿完成。”出征合影定格下青春洋溢的身影。隨后,隊員們攜帶精心準備的物資,踏上前往臨夏回族自治州康樂縣巴丹鄉斜路坡村的旅程,正式開啟“推普下鄉”的實踐征程。
青春點燃語言火種,推普助力鄉村蝶變。期待“普傳千里”實踐團以青春熱忱,架起溝通橋梁,播撒文化種子,讓普通話如春風化雨浸潤心田,為鄉村振興注入澎湃新動能,讓每一個掌握國家通用語言的人,都能在更廣闊的天地擁抱成長機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