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鄉村振興的時代浪潮中,“一村一品”模式正成為各地挖掘特色資源、推動產業發展的有力抓手。濱海縣八灘鎮界山村憑借獨特的地理優勢與探索實踐,讓小小的瓜蔞成長為帶動一方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村集體以“繪山瑤”品牌為依托,走出了一條特色鮮明的致富之路。2025年7月9日,南京財經大學管理科學與工程學院“一村一品”調研隊來到濱海縣八灘鎮界山村,通過實地考察,獲取界山村“一村一品”發展情況第一手資料。
圖為實踐隊員在界山村合照。黃彤彤 供圖
“一村一品”是指在一定區域內,以村為基本單位,充分發揮本地資源優勢,通過推進規模化、標準化、品牌化和市場化建設,使一個村(或幾個村)擁有一個(或幾個)市場潛力大、區域特色明顯、附加值高的主導產品和產業。
依托天然優勢,瓜蔞成富民“金果”
圖為豐收季節的界山村瓜蔞種植基地。黃彤彤 供圖
瓜蔞,是一種集藥用、食用價值于一身的經濟作物。其果實、果皮、種子、根皆可利用,果實具有清熱滌痰、寬胸散結等功效;瓜蔞籽口感香脆,富含多種營養成分,被譽為 “瓜子之王”,是備受歡迎的休閑食品;瓜根可制成天花粉,在中醫藥領域應用廣泛。隨著人們健康意識的提升,對瓜蔞相關產品的市場需求持續增長。
界山村坐落于古黃河生態廊道旁,肥沃的土壤為特色農業發展提供了天然優勢。近年來,該村打破傳統種植模式的約束,將目光聚焦于瓜蔞產業,通過引進優質品種、推廣科學種植技術,實現了瓜蔞種植的規模化發展,進一步提升瓜蔞產品附加值。
隊員們在調研過程中了解到,目前界山村主要以種植瓜蔞為主,配套種植金銀花等中藥材,瓜蔞品種以皖蔞8、9號為主。由于黃河故道優質砂壤土,這里長出來的瓜蔞口感純香、回味綿長,小瓜蔞已成為帶動當地農戶致富的特色產品。
合作社引領,千畝種植繪就致富路
鄉村振興,產業先行。近年來,界山村積極響應家國鄉村振興戰略號召,將瓜蔞種植作為主導產業大力發展。實踐隊員們采訪了界山村黨總支書記夏法明,他向實踐隊員們介紹道:“2018年村里成立金八灘瓜蔞合作社,采用‘公司 + 專業戶+基地’的運營模式,整合多種資源,推進農業產業化、規模化種植,使村民增收致富。”
圖為實踐隊員采訪界山村黨總支書記。葉昌坤 供圖
目前,界山村瓜蔞種植面積已達1500畝,種植瓜蔞約30萬株,年產值達700多萬元。在合作社的帶動下,越來越多的村民參與到瓜蔞種植中來,實現了在家門口就業增收。村書記夏法明表示:“未來界山村將不斷做大做強瓜蔞產業,努力把小瓜蔞打造成帶動群眾增收的‘致富果’更好地帶動群眾增收致富。”
深加工+“繪山瑤”,瓜蔞增值富鄉鄰
在做大瓜蔞種植產業的同時,界山村還進一步提升瓜蔞的產品附加值,制作瓜蔞籽、瓜蔞粉等深加工產品。同時為進一步深化拓展瓜蔞銷售市場,界山村“兩委”積極發展鄉村農副產業、電商銷售產業,注冊“繪山瑤”商標品牌,通過統一包裝、規范品質,提升了產品的市場認可度,不僅在線下商超、特產店熱銷,還借助電商平臺拓展了線上銷售渠道,銷往全國各地。品牌的打造,讓瓜蔞產品擺脫了單純農產品的低價競爭,實現了價值提升,為村集體和村民帶來了更為可觀的經濟效益。
圖為實踐隊員參觀瓜蔞產品。葉昌坤 供圖
通過此次界山村之行,實踐隊員們真切感受到"一村一品"模式在在鄉村振興中的強大動能。從1500畝瓜蔞田編織的綠色產業鏈,到"繪山瑤"品牌在電商平臺打開的廣闊市場,再到金八灘合作社串聯起的"種植-加工-銷售"體系,界山村用產業發展的鮮活案例呈現了一堂生動的鄉村振興實踐課。在見證瓜蔞產業從"土特產"到"金招牌"的蛻變過程中,隊員們更加堅定"把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的信念,以專業知識賦能鄉村發展,用青春智慧澆灌振興之花。
文|黃彤彤 徐貝 美合日努爾 鐵拉里沙提
圖|黃彤彤 葉昌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