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火鄉灶間,青春扎根時
(通訊員:劉雅萱)2025年7月11日,湖南湘西古丈縣會溪坪村一處簡樸的民宿廚房里,“惠溪知行”鄉村振興促進團成員劉雅萱、劉佳毅、楊楚琪正俯身忙碌,用指導老師采購回的樸素食材,為團隊烹飪當天的午餐。
洗切備炒,協作中見真章。案板前,劉雅萱將洗凈的青椒切成細絲,動作略顯生澀卻一絲不茍;爐灶旁,劉佳毅專注地傳遞食材、協助備料,額角滲出細密汗珠;而掌勺的楊楚琪則穩守灶前,在鍋鏟翻飛間主導著菜肴的烹制。這方普通的農家廚房里,三人身影流轉:備菜、遞送、掌火,在鍋碗瓢盆的碰撞中摸索著協作的節奏。“青椒得切均勻,不然有的生有的熟”“火候差不多了,準備下菜”——楊楚琪的指令與伙伴的響應交織,成為青年們對生活最直接的體認。
圖為楊楚琪炒菜
食材雖簡,巧思不減。面對有限的原料,三人反復斟酌:土豆如何配菜?南瓜怎樣入味?最終,一盤孜然土豆、一鍋茄子豆角、一盆南瓜湯被端上餐桌。沒有精致擺盤,卻盛滿手的溫度。“味道可能比不上餐館,但這是我們自己動手的成果。”楊楚琪擦著汗笑道。飯菜上桌時,疲憊的隊員們圍坐分享,樸素的滋味因勞動的注入而格外踏實。
煙火氣中,照見扎根的姿態。遠離城市便利,自己動手解決一日三餐,是團隊深入鄉村的必修課。指導老師表示:“采購條件有限,但正因如此,做飯過程成了他們理解鄉村生活的重要切口。”當青年們俯身于灶臺,在煙火中體味一餐一飯的來之不易,對腳下土地的理解便不再停留于紙面。
三下鄉的意義,不僅在于田野調研與技術推廣,更在于讓青年真正“沉下去”。會溪坪村的灶臺旁,“惠溪知行”團隊的年輕人以雙手觸碰生活本真——協作的磨合、資源的珍惜、成果的共享,這些課堂無法復刻的體驗,恰是鄉村振興最樸素的基石。當青年學會在煙火氣中扎根,希望的種子便已在鄉土深處悄然萌發。
作者:劉雅萱 來源:多彩大學生網
掃一掃 分享悅讀
主站蜘蛛池模板:
象山县|
瑞金市|
六安市|
南木林县|
巢湖市|
普兰县|
长泰县|
英吉沙县|
固安县|
太原市|
科尔|
冀州市|
哈巴河县|
大足县|
修文县|
静安区|
高陵县|
衡水市|
肥城市|
抚顺县|
邵阳市|
昭平县|
交口县|
陇川县|
汪清县|
石渠县|
改则县|
伊宁市|
兴城市|
同江市|
桂阳县|
禹州市|
吴堡县|
两当县|
嘉兴市|
乌苏市|
宁南县|
寿宁县|
雅安市|
县级市|
新津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