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6日,懷揣著探尋陜北民歌中紅色基因的使命,黃土之上·紅音燎原隊正式啟程。首日,我們踏上南泥灣這片傳奇的土地,并在紅街沉浸式感受《再回延安》的磅礴史詩,在歷史的現場與藝術的回響中,感受歌聲承載并傳遞著不朽的精神力量。

南泥灣,這片曾經荒涼的土地,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在“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口號下,開展軍民大生產運動,這片土地是由三五九旅等英雄將士用汗水與信念澆灌成“陜北好江南”。
在這里,隊員們了解到了大生產運動的歷史,感受到了毛澤東、朱德、周恩來等中央領導帶頭生產的精神力量。通過大生產,不僅解決了當時的經濟困難,更為后來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這段波瀾壯闊的歷史,早已凝結成一首膾炙人口的陜北民歌——《南泥灣》。“花籃的花兒香,聽我來唱一唱...” , 當隊員們唱起這熟悉的旋律,眼前生機勃勃的景象與歌詞中“到處是莊稼,遍地是牛羊”的描繪瞬間重疊。隊員們深刻體會到,《南泥灣》絕不僅僅是一首優美的歌謠,它正是“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南泥灣精神最直接、最動人、最具傳播力的音樂載體。
帶著南泥灣精神的震撼,團隊移步紅街,走進《再回延安》。全劇以劉寶順的長征日記展開,通過“爺爺”的回憶,串聯起紅旗班戰友在雪山、草地、等場景中的生死情誼。劇中深刻融入的革命歌曲與陜北風韻旋律,成為撼動心靈的靈魂之聲。激昂的號角、深情的詠嘆,與戲劇張力交織,讓那段崢嶸歲月與不朽信仰直抵靈魂深處,展現了革命先輩的英勇事跡和不屈精神,讓隊員們深刻體會到《再回延安》不僅是一場視覺和聽覺的盛宴,更是一次心靈的洗禮!

首日征程,我們在《南泥灣》的旋律里觸摸奮斗脈搏,于《再回延安》的紅音中汲取信仰力量。這堅實的第一步,印證了陜北民歌作為紅色文化密碼的永恒價值。黃土之上·紅音燎原隊將繼續循著陜北民歌的足跡,深入挖掘其精神內核與傳承脈絡,用青春足跡記錄陜北旋律的賡續華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