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校園到田間:石河子大學青年學子采藥實踐中書寫中醫藥文化傳承新篇
2025年7月10日,石河子大學藥學院赴裕民縣中藥文化傳承團來到第九師一六一團四連紅花種植基地。隊員們深入田間,體驗紅花采摘過程,以實踐探尋中醫藥材的根源,讓中醫藥文化傳承扎根田間地頭。
圖為實踐團成團在采摘紅花(周志航 供圖)
塔城地區一六一團,以其獨特的氣候土壤條件,成為優質紅花主產區,種植歷史悠久、面積廣闊。紅花作為當地道地藥材,能活血通經、散瘀止痛,藥效佳。紅花絲細如金,卻需指尖寸寸“奪”。大面積的紅花種植采摘依賴人工,且每到花期,急需大量外地采花工前往,也讓這里的紅花產業與勞動者的生計緊密相連。
清晨6點,隊員們踏著晨露走進田間,種植戶向隊員們介紹了快速采摘紅花的方法。動作看似簡單,持續兩小時后,隊員們已感覺手指發僵,微微酸脹。“一上午才采了2公斤不到。”隊員宋龍旺直起身,額角的汗珠滴落在紅花叢中。而旁邊的采花工人手指翻飛,最多的竟采摘了二十多公斤。親身體驗后才發現,采摘到的每公斤紅花中藏著數不清的彎腰、抬手和指尖的酸痛。
午飯時,隊員們與采花工人和種植戶一起分享西瓜、同吃午飯。在跟他們的交流中得知,工人們每日早晨6點,晚上10點收工,采花時長達十多小時。有的人手指纏滿膠布,每一次屈伸都帶著難以言說的酸痛,讓隊員們深刻感受到了藥材背后的那份沉甸甸的辛勞。
圖為實踐團成員與四連種植戶交流紅花的種植(王恒 供圖)
通過親眼見證藥材從田間地頭到藥房柜臺的全過程,隊員們對中醫藥的認知不再僅僅停留在書本上的文字與圖片,而是化作了心中那份沉甸甸的責任感與使命感。他們意識到,傳承中醫藥文化,不僅要學習理論知識,更要深入實踐,體驗藥材種植的艱辛與不易,感受兵團職工對這片土地的深情與堅守。這次實踐,讓青年學子們的心靈得到了洗禮,也讓他們在未來的中醫藥學習道路上,更加堅定地走好每一步,用實際行動書寫中醫藥文化傳承的新篇章。
文/韓豫徐晴王恒
圖/周志航王恒
來源:石河子大學藥學院赴裕民縣中藥文化傳承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