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傳承弘揚中華優秀非遺文化,厚植孩子文化自信根基,鼓勵孩子參與非遺文化實踐,經濟與管理學院蒲公英志愿服務隊學智社區分隊于2025年7月8日走進沙坪壩區虎溪街道學智社區一站式學習中心,開展了主題為主題“非遺進社區,薪火共傳承”的講解活動,讓傳統文化在童真互動中熠熠生輝。
非遺講堂啟幕:解碼文化基因
活動開篇,“非遺講堂”板塊率先登場,志愿者們以生動有趣的形式,為孩子們揭開二十四節氣、剪紙、漆扇的文化面紗。講解二十四節氣時,志愿者化身為“文化信使”,從農耕智慧講到民俗風情。借助動畫短片、節氣故事,孩子們沉浸式了解“春雨驚春清谷天”的時序奧秘,知曉小暑“溫風至,蟋蟀居宇”的物候特征,當聽到冬至餃子、清明踏青的習俗時,現場響起陣陣好奇的追問,傳統文化的種子悄然播撒。剪紙的講解更是引起了許多在場孩子們的響應,當主持人提問有哪些同學親身體驗過并愿意分享自己制作的心得時,許多孩子紛紛舉起雙手,講訴了自己的制作故事,通過剪紙圖片的展展示,也讓孩子們領會到了非遺技藝的精巧。漆扇的講解為現場增添了更加濃厚的藝術氛圍,志愿者向孩子們介紹生漆制作、圖案寓意,從傳統花鳥圖騰到可創意繪制二十四節氣元素,孩子們認真聆聽學習,滿是對“漆藝”神奇的驚嘆,非遺的審美啟蒙悄然發生。
小暑專題實踐:漆扇里的暑韻
第二板塊聚焦“二十四節氣小暑專題”,帶領孩子們親手制作漆扇,讓非遺從聽與看延伸至創與做;顒忧,志愿者早已備好空白漆扇、顏料、畫筆,小暑知識展板同步陳列,鞏固講堂所學。創作時,怎樣搭配顏色成為孩子們熱議話題,有的參照展板繪小暑荷韻,有的提起彩筆寫下美好愿望,志愿者穿梭指導,調和色彩、勾勒線條,扇面漸次染上繽紛暑意。孩子們手持自己的作品,穿梭在社區圖書館中向朋友們展示自己的成果。
點亮傳承微光:活動的意義與回響
整場活動,從講堂知識浸潤到實踐創作落地,蒲公英志愿服務隊以“理論+體驗”雙路徑,讓非遺文化“活”在孩子們身邊。社區老師們反饋,孩子們回到教室對二十四節氣的討論仍不停息,傳統文化真的傳下去了;志愿者也在互動中感慨,看到孩子們洋溢的笑容,才懂非遺傳承需要這樣的年輕化表達。此次非遺進社區活動,是經濟與管理學院蒲公英志愿服務隊深耕文化傳承的一次生動實踐。未來,分隊將繼續以非遺為媒,策劃更多可參與、可體驗、可傳播的活動,讓傳統文化的滋養,伴隨孩子們走過每一個節氣輪轉,讓非遺傳承的星火,在社區土壤里持續閃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