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的舞臺上,我結(jié)識了一位對心理學充滿熱情的朋友,她喜歡用一種輕松的方式來探討人心的奧秘。
一次聚會中,她突然問我:“你快樂嗎?”這個問題讓我愣了一下。我很少去思考這個問題,因為我更傾向于沉浸在當下,而不是糾結(jié)于情緒的波動。
她笑著解釋說:“你看起來是個快樂的人。許多人執(zhí)著于追求快樂,每天不斷地問自己‘我快樂嗎?’這種追問反而讓自我變得膨脹,難以忘我,更容易陷入憂慮。”她的話讓我深思,我開始觀察自己和周圍的人。我意識到,生活并不需要極端的快樂來維持,即使一天中沒有特別快樂的時刻,這也是正常的。
我也曾有一個憂郁的詩人朋友。一次外出游玩時,我們共享了一頓美味的晚餐,特別是一道土雞菜肴,雞爪雖瘦,卻越嚼越香。我全神貫注地啃著雞爪,臉上的表情可能顯得有些夸張。
詩人好奇地問:“你怎么吃個雞爪都能這么開心?”
我回答說,快樂并不需要特別的理由,就像我此刻享受雞爪的美味。
后來,詩人問我:“你覺得世界上有什么特別值得快樂的事情嗎?”
我想,古人已經(jīng)總結(jié)了人生的四大喜事,但這些都是難得的大喜。而日常的快樂,是平淡生活中的點滴,不需要特別的理由。
快樂是一種生活的常態(tài),一旦我們將其視為目標,生活就會變得復雜。所有的目標都可能使生活變得復雜,但如果目標是追求快樂,那就沒有必要。因為煩惱和快樂就像呼吸一樣自然,順應自然,生活就會更加順暢。
人不需要過于激動的情緒,激烈的情緒會帶來反作用力,就像蕩秋千一樣,擺動越高,落地越重。
人生多變,那些讓人心潮澎湃的人和事,最終都會歸于平淡。就像山巒最終會走向平原,海浪永遠拍打著海岸,我們不會飛向天空。
有一天晚上,朋友感到不快樂,我建議她去看看明亮的月亮,感受秋夜的寧靜和桂花的香氣。
她發(fā)來消息說:“今年的秋天很長。”我們聊了一會兒,淡淡地笑著,互道晚安。
她準備睡覺前,開始為第二天的工作日準備衣服,因為有了這些準備,明天變得充滿希望和期待。
就這樣,淡淡地忙碌于當下,淡淡地期待著明天,這就是美好的時光。
是呀!開心是一種日常狀態(tài),而不是一個需要刻意追求的目標。
(通訊員 王靜)